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想要传达什么?

追梦人 其它 243

 

 

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部立意极高,思想内涵极深的动作喜剧电影。蕴含着阶级人物矛盾和历史人文情怀,同时也充斥了大量隐喻和人生哲理。

 

 

简单来说:讲述了北洋年间,在南部中国。“讲武堂”出身参加过“庐州会战”的张牧之,在军阀割据,局势动荡的年代。“落草为寇”在劫富济贫的道路上,遇见了前往康城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张牧之阴差阳错之下上任鹅城,通过一系势力斗争,在“张麻子”和“马县长”双重身份的切换下,最终推翻了为祸一方,官商勾结的乡绅贵族“黄四郎以及城南两大家族”,解救了长期被压迫和剥削的鹅城百姓,让他们真正翻身做主人,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阳光。最后大隐于市,归于独自前行的路上…

主要人物关系:(麻匪)张牧之为首的改革派,以马邦德也叫“(假汤师爷)”的倒戈派,以黄四郎为首的顽固派。

按照正常的人物阶级关系应该是,麻匪<师爷<黄四郎。因为本质上黄四郎才是“鹅城”真正的主人,连续五任县长都被他杀害。但是最后的结局是黄四郎被推翻杀死,而师爷死于贪心。人物关系也就是黄四郎<师爷<麻匪。

 

 

所以电影主体上讲述的就是一个“干革命”的事。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里面的经典语录,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无变为有的地方有也就无了。《让子弹飞》的里面就蕴含着这一句话。

 

 

在《让子弹飞》里面,没有真正的主人。首先这个官本来是“马邦德”的,被麻匪给抢了。但是马邦德上任了,这个官未必就是他的。因为有黄四郎在,所以上任也是名存实亡。

 

 

鹅城的主人也不是黄四郎,因为他的结局被干掉了。那么谁有能力有资格去管理这座城?

最后归于鹅城百姓,但是如果不是麻匪当了“一段时间的主人”,谁来为他们说话呢?他们自己显然也不是鹅城的主人。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面对不公,很多时候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大家都是沉默地受困于鹅城…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说过的话,“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假主人可能是真主人,真主人也可能是假主人。时代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

2: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师爷是真正贯彻了这句话的精髓。在《让子弹飞》里面,师爷属于“投降派”。麻匪厉害,师爷跟麻匪。黄四郎厉害,师爷倾向于黄四郎。但是师爷高就高在,他能分清“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境界其实很高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做人时刻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

师爷懂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若不是他贪财跑路,最后也死不了。

 

 

影片里面三个人聚会,黄四郎说师爷是装糊涂的高手,也说过:“师爷高。县长硬。”“两人笑道:“黄老爷又高又硬。”

3:做人不能太贪心。

 

 

《让子弹飞》里面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隐喻。比如师爷最后死在了一车银子里面。

而黄四郎也死在一个贪字。他明知鹅城的风向自己变了,“新县长”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最后把命都搭在里面。现实中也是如此,人在高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头脑清醒,能懂得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海阔天空。

4:是龙需要腾飞,是虎不能让犬欺负。

 

 

郭德纲曾经有一句话:“我想给他们当“狗”。结果没人收留我。是他们逼着我,让我成为了龙。”

《让子弹飞》里面因为黄四郎和手下的步步紧逼,换来了麻匪更加猛烈的反击。到最后虎落平阳,把他们都给消灭了。也就是做人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就像鹅城里面的百姓,任人鱼肉。

5:从老实人得到的人性反思。

 

 

《让子弹飞》里面六子只吃了一碗凉粉,黄四郎派胡万来污蔑他吃了两碗凉粉。

张牧之来鹅城就是为了一个公平。所以六子用了一种看似极端愚蠢的举动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有的人至死都在说真话,但是没有人愿意替他说话,更无人敢站出来维护他的清白。以至于他情急之下做出了一些极端的举动,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这就是鹅城里面关于一些人性麻木的闹剧。很明显就是一个悲剧,因何发笑?

 

 

这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些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正传》里面阿Q死的也是莫名其妙。换而言之“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凉粉”就当了别人的替死鬼。看热闹的亦是冷血。这不就是欺负老人嘛!

6:多学习多读书,多去闯世界。

 

 

六子问张麻子怎么才能有出息。他回答说:“当学生,读书,多听这个(音乐:莫扎特)”。他还说以后送六子去留洋。

“东洋三年,西洋三年,南洋三年。”六子问他“北洋呢?”他说:“你就生在北洋。”

他的意思是让六子多学习,不要受制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地方。六子是他干儿子,所以不论别人如何冷血,他这个当“父亲”的也一定要为六子申冤。

同时他给六子规划的人生是:学生,学习,留洋海外。而六子又是年轻一代。所以六子可以说是“革命和希望的火种。”

灭了他的“火种”,他恨不得当场报仇!

7:面对现实,玩不起也得玩的起。

 

 

“今天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我会上山当麻匪。就是因为跟这帮东西玩不起。现在为了你,我必须玩的起,还得玩的赢。” 这句话是六子死后,张牧之怀念他时说的话。

“今天我算明白了, 为什么我以前过得这么差。就是因为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现在为了你。我必须努力,而且一定要成功!”

8: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张牧之问师爷,这个能不能赚钱?也就是手枪。师爷说:“山里”。又拿了印章,师爷说:“能赚,跪着!”于是他拿了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师爷震惊了说:“敢问大哥,何方神圣?”

历史早已经验证过了这个真理。在张牧之以前,鹅城五任县长都被黄四郎干掉了。而张牧之“文武双全”,最重要的是枪杆子够硬。所以他想试一下,站着还把事情给办了!黄四郎也一直说他,“霸气外露”!

9:乱世出英雄,无名之辈的理想主义。

 

 

张麻子,本名张牧之。17岁就从“讲武堂”出身,追随过松坡将军(蔡锷),担任过手枪队长,而且参加过庐州会战。将军负伤,跟随将军去了日本,后来将军死在日本,他才回到国内。正碰上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报国无门,他才当了麻匪。

而且《让子弹飞》里面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你还真的相信我就是张麻子。”

胡军的假麻子被抓,反问他:“你是张麻子?”他回答:“别问,谁问谁死!”

 

 

我认为这个张牧之应该不是张麻子。真正张麻子应该另有其人。他就是张牧之,借了张麻子的土匪名字,干着劫富济贫的事情。把事情算在张麻子头上,久而久之,他也就是成了别人口中的“张麻子”。师爷临死前问他,他说自己是张麻子。死了以后,他说:“真的也没了,假的也没了。”指的胡军也指的自己。

10:伟大的无产阶级万岁,人民万岁。

 

 

影片最后,张牧之问黄四郎说:“你觉得钱重要,还是你重要。”

黄四郎回答钱和自己。张牧之都否定了。

张牧之最后说:“没有你,很重要。”(没有你这种乡绅恶霸为祸一方,很重要。)

结果两个人对话结束,突然来了一个人说:“县长,这两把椅子归我了。”有没有这两个人对鹅城的百姓也不是很重要,百姓只在乎把椅子交给他们。

以黄四郎为首的鹅城权贵,靠贩卖人口倒卖烟草祸害乡民。如果不是张牧之的出现,这个鹅城很难有人为百姓做主,他们也很难翻身做自己的主人,一直会被剥削和压迫。

总之《让子弹飞》我觉得说的就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别人的命,革世界的命。

换而言之也就是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帮助他人,你有能力改变世界就去改变它,没有能力就改变自己。小人物也能干大事,变则通,守则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延伸 隐喻句子

 

 

“人们愿意相信一个土匪叫张麻子,而不叫张牧之。更愿意相信他的脸上长满了麻子。”

世人不愿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总喜欢以貌取人,喜欢依靠自己的主观去看待问题。

 

 

“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

剧情前提是胡万供出黄老爷。黄老爷警告他说:“如果你说真话,你早晚就会死。如果你说假话,你永远都活着。”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胡万在宴会已经假死过一次。“他在明处早晚会死,在暗处做事会活着。”所以胡万说:“明白。”

 

 

但是胡万被张牧之杀了,而且最后是说了真话。最大原因是他犯了大错,太迟了。

 

 

张牧之在鹅城发钱给老百姓,结果进了权贵的腰包。这说明把钱发给老百姓,会有人中饱私囊,最后可能发不到百姓手里。

 

 

 

 

张牧之在门外假装抓到了黄四郎,拿替身招摇过市。黄四郎在楼上看到大叫:“我成替身了!”

当假的被当做真的时候,真的往往就像假的。而事实的真相往往对大众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张牧之在闹市口杀了黄四郎的替身,鹅城的人都以为“真的黄四郎”已经死了。谁还在乎真的黄四郎。黄四郎就是属于骑虎难下,百口莫辩。

张牧之“借刀杀人”,用黄四郎的刀杀黄四郎。“杀人还要诛心”!

 

 

“不能拼命啊,拼命还怎么赚钱。”

六子死了,悼念他。师爷说了这一句名言。

“做人不能太拼命,太莽撞。否则把命都搭进去了,还怎么赚钱。”

 

 

这个马邦德也就是“假师爷”才是电影里面真正的世外高人。是他给张牧之指了一条去往鹅城的“错路”。他说张牧之要么被黄四郎干掉,要么干掉黄四郎。

从人物关系来分析,看似师爷吃大亏,其实是坐山观虎斗。假如没有假麻子的地雷,他早已拉着一车金银财宝跑了。

 

 

“假师爷”的,马邦德的极致人生。

“老婆不是老婆,官也不是官。贪财好色,他有底线,又没有原则。”

 

 

影片一开始,马邦德就在逃跑。他看准时机让夫人看眼色形势。随后自己扔下夫人,拔腿就跑。

 

 

“谁是县长,我无所谓。我只要当县长夫人,”刘嘉玲演的县长夫人是一个青楼出身,守过5次活寡,水性杨花的女人。

第一天和张牧之同床说:“不需要跟我客气。”让张牧之感觉到原来是自己客气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回头去看,马邦德跑的简直不要太果断。因为“夫人就不是夫人。”

 

 

县长本来是马邦德的,但是根据剧情。马邦德可不是一个地方的县长。他买了好几官来敛财,所以这个鹅城县长可有可无。主要是保命要紧,而且他本去“康城”特意忽悠张牧之去了“鹅城”,对于马邦德来说“县长也不是县长。官也不是官。”

 

 

电影后面来了一个苗圃饰演的妇女。说马邦德在山西骗财骗色,还让她生下两个孩子。一个死了,带着另外一个傻儿子跑来追债。张牧之把从黄四郎那里得来的宝石给了她,马邦德也认同这个办法。

 

 

后来这娘俩都被胡军饰演的假麻子害死了,马邦德大惊失色,发疯了一样大叫道:“我的老婆!~我的孩子!”随后就冲下山去。

狡兔三窟,马邦德也是如此。我认为这个从山西来的妇女比县长夫人重要一点,才是马邦德的老婆和孩子,也就是他的一个家和退路之一。

但是他跑下山去,是驾一车银子逃跑的。所以这个“老婆孩子”也可能只是他准备逃跑的借口。“老婆也不是老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县长夫人被黄四郎手下害死的时候。黄四郎来耀武扬威,马邦德手里拿着枪,颤颤巍巍的举了起来。

但是最后还是放了下去,说明马邦德还是有一定底线和人性的。因为在这场斗争里面。对于黄四郎和张牧之,马邦德都是关键人物。可以说得马邦德者得天下。

 

 

马邦德总体是倾向于张牧之的,黄四郎设计“麻匪火拼”杀张牧之。在发现张牧之没死,马邦德被救过去的时候,马邦德高兴的都抡起了小拳拳。(戏外,姜文写剧本的时候也尽量往葛优身上靠拢的。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深挖的东西确实不少。)

 

 

说完马邦德,说一下发哥饰演的黄四郎,他有一句核心价值观,“你们四个人(暗指牺牲的人),换我五代家业,凭什么?”

从黄四郎角度看,他五代家业积累的财富,凭什么张牧之来了就拱手相让。但是他确实是贪得无厌,通过欺压百姓,勾结官僚来积累财富。不谈前几代,至少毁在他这一代手里。马邦德让张牧之“杀人诛心”。我觉得张牧之做到了,也没有做到。

 

 

黄四郎破产以后,坐在椅子上虽然是失败者,但是也输的很有风度。张牧之给了他一把手枪一发子弹,让他体面的离开。他说:“明白”。

 

 

结果他也没自杀,他站在黄家碉楼,最后被武举人的炸弹炸死了,死的也是轰轰烈烈。

 

 

黄老爷也是站着死的,是一代枭雄!

故事最后回到张牧之:

 

 

鹅城革命之后,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的牺牲,而活下来的也都离他远去。一路走来,他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所以他骑着马在铁轨旁,让人感觉到怅然若失。

 

 

同行而不同路。假设张牧之威胁马邦德上任,能不能推翻黄四郎?你让历史上的官僚主义去推翻大资本家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这部电影在讽刺官僚和资本主义,同时也是在歌颂伟大的无产阶级。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