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管江湖的事吗?

小二 冷知识 148

古代朝廷当然也想要良好的治安环境的。不过那个时候,所谓的“管”,并不像现在一样。

其实历朝历代对“江湖”上发生的事都很重视,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于是朝廷就把重心放在其他方面了。

历代朝廷,都会拉拢委任江湖人来治理江湖。

比如元代拉拢少林派、全真教来掌握大局。委任雪庭福裕出任天下总僧统,开府仪同三司,少林派水涨船高,与王重阳、丘处机执掌的全真教一同坐大,统领江湖大势。一旦江湖上发生什么大案子了,就直接向少林、全真问责。

 

 

又比如单田芳评书《三侠剑》里的情节。哪怕朝廷明知胜英受了冤枉,也要强迫胜英和十三省总镖局来背锅,让他们去追国宝、抓贼人,正所谓江湖事江湖了。胜英无法反抗朝廷,就只能乖乖效力。

而且,大的武林门派分支组织是遍布天下的。比如《三侠剑》,真发生了某桩案子,抓不住总镖局的小辫子,抓地方分镖局的辫子也一样,总之是强迫武林势力为朝廷效命。

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必定有受朝廷控制的武林门派,唐、宋两代是少林,元代是少林和全真,明代是武当和青城,清代是武当,以及历朝历代都与朝廷有联系的昆仑。

如果实在无法找借口驱使江湖门派,抓不住犯人,那就换个方向,以降低影响为主。

还拿《三侠剑》举例。某地发生了一件案子,与镖行无关,朝廷没有借口驱使镖局做事,自己又没有能力抓住犯人,那就算了,犯人跑了也就跑了。

这时,朝廷就会改变做法,借镖局的威望弹压地面。让镖局出面,用江湖人的方式来唱喜歌,不管是扶个贫啊还是造个桥修个路,随便做点什么事,轰动点,转移大众的注意力,总之就是消除案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至于案子本身,破得了就破,破不了就算了。因此,古代才会留下无数野史稗闻奇妙悬案。

其实这个方法几千年来都在用,从来没停止过。

 

 

有的时候没有苦主,那就更无所谓了。

你看《水浒》里,青面兽杨志杀了泼皮牛二,原文里就写“推司也觑他是个身首的好汉,又与东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

何况古代社会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抓替罪者。

所以我们才能在史料中见到许多替罪代刑的事件,甚至有很多案子还被美化了。

比如《明史》上记载,黄岩有个人叫陈圭,他父亲犯法了,陈圭想代父受刑。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这是尽孝,应该作为好事来宣传。虽然刑部尚书开济说“罪有常刑,不宜屈法开侥幸路”,但陈圭的请求还是得到满足了,而陈圭的父亲最终只是个流刑。

还有个安福有个人叫伍洪,他的异母弟犯法了,朝廷抓不着凶犯,就只能抓凶犯的母亲,也就是伍洪的继母。伍洪说“安有子在而累母者”,结果他代刑受死了。

江湖人犯案,这类例子更多。朝廷抓不住江湖人,能抓住江湖人的亲人,也照样可以结案。

 

 

像《三侠五义》里,抓不住白菊花晏飞,却没有找老隐士晏子陀麻烦,那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毕竟包公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环境黑暗,大多数时候,江湖上的问题早就被江湖人联络贪官污吏用不法手段给摆平了。

所以古代朝廷也管江湖上的案子,但是用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就两个字:敷衍。毕竟是古代,敷衍过去了,那就算管了。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