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为什么敢抢位逼李渊下台?

小二 十万个为什么 93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的权势已经达到非常可怕的地步,李渊给他封天策上将其实另有深意,也是促使李世民决心谋反的开端。

虽然当时李渊是皇帝,但李世民的权势已经达到可以和李渊分庭抗礼的地步。

李世民的权势有多可怕呢?

由于李世民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所以李渊不断地给李世民加官进爵。

可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立下的战功实在太多、太大了,李渊把能给的官儿全给了,最后封无可封。

而李世民在李渊的不断封赏下,李世民兼任的官职越来越多,当你看到李世民担任的这些职务,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他当时的官职是这样的:太尉兼尚书令、领司徒、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天策上将。

太尉,是秦汉以来,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天下武官之首。

尚书令,三生六部制框架内的高政令机构,权力等同于宰相,文官之首。

陕东道行台尚书令,是唐朝陕东道军区最高军政长官,陕东道是全国各道之首,兵力占唐朝总兵力三分之一。

通过以上这些官职,可以看出,李世民一个人就担任了全国军事最高长官,行政最高长官,掌管了唐朝最重要的军区。

文官里面,他是老大,武将里面,他也是老大。

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李世民愿意,他能以太尉的名义调动唐朝任何一支军队。

同样的,他照样能以尚书令的名义号令百官,还能以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的名义直接指挥嫡系军队。

咨尔太尉尚书令左右武候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凉州总管秦王世民,夙标器望,早树风猷,业创经纶,功高运始。——《全唐文.卷三.册秦王天策上将文》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以李世民当时的权势,如果下定决心谋反的话,他有足够的实力跟李渊叫板。

这种权势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皇权的最大威胁,是必须要除掉的。

但李世民是李渊的亲儿子,而且战功赫赫,李渊是不可能把儿子干掉的。

这样一来,李世民的权力,虽然不会把李渊怎么样,但将来一定会威胁李建成的皇权。

因此,对于李建成来说,站在太子和将来的皇帝这个角度,李世民是必须要干掉的。

而且,李世民在赫赫战功的威名和极高的权势加持下,他认为自己有资格竞争太子之位,也是必然的。

李唐的天下,一半以上是自己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凭什么拱手让人?

所以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是李世民决意谋反的起点,真正让他下定决心争夺太子之位的,是李渊给他封“天策上将”这个特殊职位。

被封为天策上将,已然是权力之巅,荣宠之至,李世民为什么还因为“天策上将”而决意谋反呢?

因为“天策上将”有特殊寓意!

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商朝有过一次著名的“武丁中兴”吧。

殷商后期,由于武丁的前两代商王小辛和小乙统治无方,商王朝的统治一度衰微。

而继任的武丁,励精图治,决心将商朝治理好,让商朝再现强盛之世,实现中兴。

武丁继位后,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但国事繁重,他已经力不从心。

所以,劳模武丁决定招募一些贤能之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

就在这时,武丁晚上做了个梦,他梦见了一个圣贤出现在他面前,并介绍说自己叫傅说,就是他要找的贤能之士。

武丁于是将自己在梦里见到那个人的印象告诉画师,将其画下来,命人四处寻找。

终于在虞、虢两地交界之处的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作为奴隶,还在做苦力的傅说。

将傅说接回王宫后,武丁拜其为宰相。

傅说是商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的辅佐下,商朝逐渐实现国家大治,达到强盛的盛世局面,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史记》

傅说被奉为“圣人”,由于他的卓越功绩,所以死后得道成神,化成了天上一颗星星,叫“傅说星”,也叫“天策星”。

鹑之贲贲,天策焞焞”,杜预注:“天策,傅说星。”——《左传·僖公五年》

傅说得之,以骑箕尾。’傅说,殷高宗之相,死而讬神於此星,故名为傅说星也。——《庄子》

李渊在手里的官职全给完之后,封无可封,所以为李世民量身定制了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职位。

而天策上将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想向李世民传达这么一个意思:

你的角色定位就是商朝的傅说,负责辅佐皇帝开拓大唐盛世,是天策星,定位是臣子。

李建成是紫微帝星,是将来的皇帝,要及早认清自己的角色,好好辅佐属于你的武丁,别瞎折腾。

 到了这一步,李世民终于醒悟过来!

原来自己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就只是一个负责打天下和辅佐君王的臣子。

他原本可能想着,也许自己凭借赫赫战功和冠绝天下的威望,可以让李渊改变想法,立他为太子,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天策上将,除了那个寓意之外,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按照李渊的说法,天策上将以天策府为办公机构,它的地位和权力比之前的太尉和宰相还要高,仅次于皇帝和太子。

并且规定,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的官员,即“自置官属”的特权。

而天策府”的存在,正是李世民对抗李建成的重要资本。

“自置官属”的特权,为李世民招募人才,培养心腹团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天策府足以和太子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上以秦王世民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仍开天策府,置官属,以齐王元吉为司空。——《资治通鉴》

虽然李世民得到了“天策上将”这个最高职位,但他并不着急安排心腹去充实这个机构。

而是做了另一件更有价值的事——开办文学馆。

李世民常年忙于南征北战,身边的武将非常之多,但文官少得可怜,尤其是有才华的贤能之士更是稀缺。

他想与李建成一争高下,必须在人才队伍方面超越李建成。

最终在李世民的经营下,文学馆招募到18位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

这18人被称作“秦王府十八学士,这18人有多厉害呢?

这么说吧,这18个人在李世民登基后,为实现“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是贞观之治的功臣级人物。

像杜如晦、房玄龄这俩更是贞观时代的宰相级人物。

于时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直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旧唐书》

至此,李世民的权势达到巅峰,不仅有资本和李渊叫板,还拥有把李建成赶下岗的筹码。

我就问一句,李世民的权势达到这种境界,不反的话,是不是有点对不住手里的权力?

但是,李渊自然是知道李世民权力过大,早晚威胁李建成的地位。

所以后面对他的压制越来越明显,甚至把秦王府那18学士都赶走了,然后又要把李世民的心腹大将都调离身边。

这一招下去,直接就能剪除李世民的羽翼,再逐渐架空他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才能自保。

所以,他策划了玄武门事变,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尉迟恭又控制了皇宫以及李渊。

这个时候,李渊大势已去,以李世民的权势,即便李渊不肯让位,他分分钟就能架空李渊。

而李渊也比较识时务,适合传位的儿子一共就仨,现在只剩李世民一个人,不给他还能给谁?索性就给了吧。

 玄武门事变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论谁来都是无解的难题。

站在李建成那边,从太子和帝王这个身份的角度来考虑。

李世民拥有这么可怕的权力,绝对具备夺嫡的实力,而李世民确实有这个想法。

即便李世民暂时不会夺嫡,将来李建成登基,李世民至高无上的权势,是皇权的绝对威胁。

所以,对李建成来说,他当太子时,李世民是太子之位的威胁,必须除掉。

即使将来自己登基为帝,李世民照样是皇权的威胁,也必须除掉。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认为李唐天下的一半以上是他打下来的,而且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不输于李建成。

是最有资格坐上那个位置的人,要坐上那位置就必须干掉李建成。

再换一个角度,即使李世民不想当太子,不想做皇帝。

以李世民当时拥有的权势,即便安心做个臣子,他也一定是皇权的威胁,早晚也得被干掉,他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在权力面前,威胁就是威胁,必须除掉,亲情根本不值一提。

 再重复一遍:

李世民既有的权势是太子之位的威胁,也是将来皇权的威胁,李建成必须干掉他。

李世民为了上位必须干掉李建成,为了将来不被猜忌而出现兔死狗烹,也必须干掉李建成。

兄弟二人谁也不会为了兄弟之情放弃既得的权力,反目成仇是必然的。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这是因为李世民的野心和权力已经达到极点,他的野心有与之相匹配的才华和权势。

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一个人拥有了这么高的权势,文臣武将之首,天策上将更是冠绝古今。

兵权仅次于皇帝,朝廷行政大权仅次于皇帝,文臣武将之首,战功赫赫,威望极高。

他不把李建成和李渊赶下岗,都对不起他手里那至高的权势。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