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之间的关系?

幕后 其它 153

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之间的关系,四人中欧阳修资历最老,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同一辈人,是朋友也是政敌,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这三人都视苏轼为晚辈,且三人对苏轼的才能都相当看好,苏轼第一次任职的文书就是王安石写的,欧阳修不藏私的教这位学生。

要大致说清这几人关系,先从晏殊说起。

晏殊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他有一个儿子晏几道,二人称“大晏”和“小晏”。

浣溪沙 [作者] 晏殊 [朝代]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有一个学生叫欧阳修,二人合称“晏欧”,欧阳修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

晏殊在知应天府时,遇到一个人,相当有才,就举荐了他,此人就是就是范仲淹。

“(殊)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范文正公年谱》也引用《言行录》:”时晏丞相殊为留守,遂请公掌府学。公尝宿学中,训导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由是四方从者褔凑。”

晏殊生于公元991年,范仲淹是989年,不过晏殊是神童很早就被接到皇宫培养,范仲淹家境贫寒。所以第一次见面时,二者是一个天一个地。

范仲淹也是因为晏殊的举荐,才能立身馆阁,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可以说,如果没有晏殊的荐举,范仲淹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入仕途。

 

 

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搞了一场变法运动——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代表性人物有四人;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这几人为官资历太浅,所以庆历新政时的宰相是晏殊,庆历新政中有三人与晏殊有关(富弼是晏殊女婿),因此被人喷结党营私,欧阳修就替老师出头,写了一篇《朋党论》,差点把晏殊吓死(间接承认结党了,好在宋仁宗脑袋清楚)。

欧阳修也有一个学生,他叫苏轼,苏轼对于其它三人是晚辈。

范仲淹在西北主政时期,有一个同事名庞籍(就是电视剧中的庞太师),庞籍收了一个学生(也可以称干儿子,比亲儿子还亲的那种)名司马光。

司马光与王安石私交很好,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在嘉佑年间相互交流,人称“嘉佑四友”。

“庆历新政”的另一主将韩琦,高中课文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这个韩太尉就是韩琦。韩琦在扬州当主官时,手底下有一个小字官,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每天上班都衣裳不整,韩琦还认为王安石每天去鬼混,就对王安石说;“你年纪轻轻,应该认真读书,不要自弃。”

 

 

后面的”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与王安石是互为反对派,属于有我无它的情况。当时政坛上欧阳修退休,晏珠与范仲淹等人已死亡,苏轼还是算新入职的官员,但前途无量,状元级别(宋朝制科考试第一名,状元中的状元)再加文坛领袖欧阳修肯定“超过自己是时间问题”,而且当时宋神宗也十分看好苏轼,神宗是属于看文章成粉丝的那种。

不过当时的苏轼思想上更接近司马光,反对变法。

苏轼反对变法,被变法派持续打击,比如后面的”乌台诗案“等等。而救苏轼的就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司马光对苏轼类似”老大对小弟“。

因苏轼在神宗心中份量过重,保守派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人就千方百计推苏轼做谏官,想要用苏轼影响神宗,王安石就尽全力反对苏轼做谏官。苏轼就在这二大佬间像夹心饼干一样难受。

后来,变法派胜,司马光外任,苏轼也被赶出去了。

苏轼后面被种种刁难,司马光可是尽全力保苏轼,出钱出力不在话下。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当政,司马光一上台,就尽废新法,再把苏轼等人招回来。苏轼在基层待了很多年,又觉得新法有些还可以用的,就建议保留诸如”免役法“等等,司马光见苏轼跳到新党那边,相当生气,但没空管他。

司马君实确实是君子,对事不对人,也没打击王安石等新党人物,就是废法废的太狠。

苏轼于1084年,在赴任汝州途中,专门前往金陵拜会王安石,苏轼写了《次荆公韵四绝》。

综合来看;这四人中欧阳修资历最老,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同一辈人,是朋友也是政敌,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这三人都视苏轼为晚辈,且三人对苏轼的才能都相当看好,苏轼第一次任职的文书就是王安石写的,欧阳修不藏私的教这位学生。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