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域是什么意思?

幕后 其它 170

  大中华区(Greater China)是一个经济或文化源生出来的地域名词,于1980及1990年代开始流行。大中华地区因此先用于经济、商业领域。大中华区出于两岸四地在“中国”一词理解上的差异而采取的一种中立的提法。

上点年龄的人知道,在上世纪末期,“大中华区”、“亚太区‬”是个‬很‬时髦‬、高大上的‬名词‬。例如某些跨国企业、商业机构的大中华区总裁、大中华区市场总监、亚太区‬董事长‬,烫金‬名片‬上‬的‬光环‬闪耀‬。

‬只有初中学历的吴士宏女士,从护士改行,最后做到了IBM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被誉为“打工女皇”,成为‬当时‬著名的‬‬励志‬故事。

“大中华区”提法‬,是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产物。

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两岸四地(中国的大陆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

但是,当时‬两岸四地在“中国”一词的涵义理解上存在差异。

于是‬,为了避开这种异议,有人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中华区”的概念。

在地理层面,它特指中国的大陆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其附属岛屿地区。

这是狭义的“大中华区”。

在人文和经济层面,它泛指中国地区和受中华文化主导或中华文化影响较大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以及越南、泰国、日本、缅甸、韩国等国家的部分地区。

这是广义的“大中华区”。

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大中华区”是个资源丰富、前景‬广阔‬的区域,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备受瞩目。

由此,“大中华区”也就有了一个英文称呼——Greater China。

“大中华区”的提法,首先用于经济、商业领域。

“大中华区”的提出‬者‬认为,这是一种中立的提法。它会‬在某种程度上淡化政治方面的异议,避免两岸关系等政治及主权争议,以降低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因而,“大中华区”的提法‬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使用‬。

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大争议。

例如有人‬认为,“大中华区”的提法无形中‬将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相提并论,这有违“‬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而且有人也质疑,“大中华区”的提法会产生误导或错误理解,会让其它地域的国家质疑这个提法的政治扩张倾向,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效果。

“大中华区”的新鲜‬光环‬早已‬褪去‬,某些‬商业‬机构‬至今‬还在‬沿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大中华区”的提法妥当吗‬?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