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大名著变成了四大名著?

幕后 十万个为什么 100

说起“七大名著”,估计很多人都满脸问号了:还有“七大名著”这回事?七大名著是哪七本书?为何又变成了四大名著呢?

要想搞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还得从明朝嘉靖年间的王世贞先生说起。

四大名著1.0版本

王世贞的大名可能不为人熟知,但他却有个很有名气的笔名,叫作:兰陵笑笑生。王世贞生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他自幼极为聪慧,在他九岁时,就挥笔作出一首名为《咏凤凰》的诗词,观者无不称奇。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2岁的王世贞参加殿试,考中进士二甲第八十名。他经常与良师益友同游作赋,在文坛上颇具盛名。

 

 

到了万历年间,王世贞已经成为了文坛的领军人物。

一日,王世贞心血来潮,将当时的优秀书籍做了一个评选,评选出了4本他自认为最优秀的书,还将它们称为“四大奇书”。

不过,王世贞评选的的四大奇书并非当今的四大名著。毕竟,在他那个年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没出生呢。

而王世贞冠名的“四大奇书”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

不难看出,王世贞选出来的“四大奇书”可谓是“四个代表”。分别代表了史书、哲学、小说、戏曲这四大领域。

虽然世人认同王世贞的文化水平,但是他评选的四大奇书却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票数还比较高,毕竟它们属于小说、戏曲类,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趣味性,受众群体还比较多。

 

 

但《史记》和《庄子》这两本著作的票数却出现了断层。

说来也很好理解,《史记》、《庄子》这两本书里面涵盖了政治、历史、哲学领域,其深度和广度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晦涩难懂,自然就相对“冷门”了。

且不说普通民众的认可度,就连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渔先生就曾指着王世贞的鼻子说:“这选出来的都是什么破玩意儿,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

毕竟,明朝是小说的黄金时代。《史记》、《庄子》那是读书人的事儿,小说才是老百姓能读懂,能在茶余饭后谈论的。

说白了,要想获得广泛支持,书的内容还得接地气儿。

虽然王世贞列举的“四大奇书”没有得到广泛推崇,但他这个评选思路新颖独特,评选奇书的大门也由此开启。

四大名著2.0版本

继王世贞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之后,明朝末年,又有一个才子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就是中国古代响当当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

 

 

冯梦龙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极高,代笔作品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其中最经典的小说就是“三言”,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冯梦龙也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决定重走前辈王世贞的路,重新标榜一下“四大奇书”。

为了不遭人诟病,冯梦龙吸取了王世贞的经验,他规避了王世贞在评选中大而全的弊病,一心一意走接地气的群众路线。

最终,在冯梦龙的精挑细选下,四大奇书的2.0版本就诞生了。

它们分别是:《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

这一次,冯梦龙站在了读者的角度,他选的四本奇书,全部是以长篇通俗小说为标准。

 

 

以冯梦龙当时在文坛的知名度,他要是想“炒作”,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三言”系列随便选一本列入其中。

按照“三言”系列的热度,就算列入其中,也会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但冯梦龙并没有这么做,他将自己抽身出来,保持着对作品客观尊重的态度,文人风骨的凛然和坦荡也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学家李渔看到冯梦龙评选的四大奇书名单后,他一改上次的骂骂咧咧,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赞同。

李渔:“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李渔认为,这四部都是深受百姓喜爱的长篇通俗小说,将它们评为四大奇书没有任何问题。

冯梦龙版的“四大奇书”得到了从上至下的广泛认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于是就约定成俗地流传开来。

 

 

四大名著3.0版本

到了清朝,冯梦龙定义的“四大奇书”来了个急刹车,也因此衍生出了四大奇书的第三个版本。

清朝版与冯梦龙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金瓶梅》这本书截然不同的态度。

自清朝入关后,清太祖皇太极极力排斥《金瓶梅》,甚至还下令禁止此书。

清朝给出的理由也很直接:《金瓶梅》情节露骨,伤风败俗,不利于身心健康。

康熙二十六年,列出了禁毁的小说目录,共计一百五十多种。而《金瓶梅》也自然作为“淫书之首”被禁止。

康熙皇帝还下令,见到此书必须焚毁。《金瓶梅》从万人追捧变成了人人喊打,沦为了见不得光的禁书。

 

 

如此一来,《金瓶梅》只得退出大众视野,四大奇书变成了“三缺一”。

这时候,恰逢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一时间吸引了无数年轻男女,赚了无数时代的眼泪。

《红楼梦》与《金瓶梅》在题材上颇有些相似之处,但《红楼梦》所涵盖的范围更广泛且厚重。于是就有人提议,把《红楼梦》归入“四大奇书”的范畴之中。

于是,《红楼梦》顶替了《金瓶梅》,成为了清朝版的“四大奇书3.0版本”。

除了《红楼梦》之外,人们又评选出另外两本文学价值极高的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也就是说,当时被定义的“七大奇书”,除了熟知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他3本便是《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从“七大奇书”到“四大名著”。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文学的繁荣复苏,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同时,国务院要求:国家要出版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学作品。

很快,人民出版社便积极响应号召,出版了“六大奇书”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套古典小说。

人民出版社作为行业标杆,其他出版社自然就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四大奇书“也换了个叫法,演变成了”四大名著“。

到1982年,《红旗》杂志的文章中,第一次正式公开明确了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慢慢地,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才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多读者不禁纳闷:七大名著被淘汰了三本,《金瓶梅》、《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究竟差在哪儿了?

其实,不是这三本书的质量不如四大名著,只是它们的立意有悖于当时的统治者的思想。

被淘汰的3本著作。

1、《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的内容并非局限于低俗露骨,它的书名是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

 

 

这本小说是根据《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为题材创作的章回小说,描写了奸商恶霸西门庆的发家史,以及他的好色史,借西门庆这个小家,揭露了明代中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警世意义。

毛主席曾评价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它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和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相信看过这本书的读者,绝不会只盯着其中的“性”和“色”。

这本书之所以被清朝列为禁书,一方面是因为它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太直接,太敏感,影响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书中描写了大量的男女间的“性”,这与当时的封建思想格格不入。

2、《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作者是蒲松龄。它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里面全部都是妖狐鬼怪的奇闻异录,还带有一些迷信色彩。

 

 

同时,《聊斋志异》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怀春的少年男女。比如《婴宁》、《聂小倩》、《画皮》等经典故事,都是在狐媚妖怪的基础上体现对爱情的忘我追求。

作者正是借狐妖鬼魅的皮囊,以前卫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为导引,抨击了社会的黑暗,科举的腐败,以及政府的无能,充满了浓厚的反抗压迫的色彩。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本书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也就难怪封建政府会严格打压了。

 

 

3、《儒林外传》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

《儒林外传》代表了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后人评价颇高,在国际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吴敬梓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人性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同时还对虚伪的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我们所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儒林外传》,这个故事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的死板和腐败,书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都是通过这些小人物反应出社会问题。

可以说,《儒林外史》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鲁迅直接点赞该书:“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儒林外史》之所以被清朝禁止,主要则因为它刺骨地揭露了社会太多的阴暗面,同时还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和抨击,对晚清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种负面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可以想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就连《聊斋志异》都可以被翻拍成电视剧。唯独《儒林外史》没有被拍成电视剧,就是因为它负面影响太大,不能大肆宣扬。

 

 

总而言之,这三本被淘汰的书,无论是从文学创作,人物描写还是影响地位,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与当今的四大名著不遑多让。

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每个读者都有自己最喜爱的作者和书籍。在这个包容性强的时代,百花齐放,雅俗共赏,才是对所有创作者和文化输出的尊重。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