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不同种叫法(不同死亡的名称)

死亡,是指新陈代谢停止,生命物质失去活性的状态,维持生物存活的所有功能、生命存活状态永久终止的现象。导致死亡的情况有:衰老、饥饿、疾病、杀害、受伤、被捕食、意外事故等等。目前已知,所有生命体都不可避免会走向死亡。

死,在古代,专用于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差役的亡故。“死”原指人死,由人死引申为动物的死。《论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礼记•檀弓上》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古代关于“死亡”的不同叫法

(圆寂)

现代社会,如果有人死了,我们一般不会直接用“死”这个字,而是用一种委婉的说法,为长者讳、为尊者讳,如去世、过世、谢世、离世、逝世、辞世、安息、安眠、长眠、仙逝、长逝、永逝、永眠、永别、亡故、归西、千古等。口语上则一般会说老了、没了、坏了、去了、走了等。对于陌生的、没什么身份的人,才会使用死去、死亡、死了等说法。

在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死后,其称呼也严加区别。历代都基本沿用周礼的说法,《礼记•曲礼下》明确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也就是说,按身份等级,人死后,其称呼也不同,以礼法的形式规范,不可乱了规矩。下面,就简单整理一下关于“死亡”的不同叫法。

一、天子、皇帝之死

周礼规定,天子之死谓之“崩”,后来各代皇帝也都沿用这个称呼,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皇上驾崩了”这是影视剧中皇帝死后,我们常听的一句话。那为什么皇帝死后要用“驾崩”这个叫法呢?

驾,原是车辆的总称,后来渐渐专指帝王的车乘。《后汉书•舆服志》称:“天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就是说,古代皇帝出行,根据其车驾的规模,分为大驾、法驾、小驾。明朝张自烈《正字通》道:“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意思是,皇帝居所叫“衙”,出行的车乘叫“驾”。渐渐的,“驾”就成了皇帝的尊称,用来代指皇帝、天子,如车驾、銮驾、护驾、圣驾、驾坐等。

根据《说文解字》解释:“崩,山坏也,从山朋声。”崩的本意是山倒塌。如《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在古代,天子、皇帝的死,是极为重大的事,因而皇帝死了,就用大山倒塌来比喻。皇帝的车驾崩塌了,意思就是皇帝死了。“驾崩”一词,就成了帝王死亡的专称。后来,除“驾崩”外,还有“山陵崩”、“晏驾”、“登遐”、“千秋”、“宾天”等说法。驾崩一词,不仅专指天子、皇帝之死,后来也用于太皇太后之死。

二、诸侯、士大夫、官员之死

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都用这个字。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鲁襄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都称为“薨”。

古代大夫,有官职、有名望的人之死,称“卒”。“卒”有“终”、“尽”的意思,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以上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用作“死”的通称。

古代士人之死,称“不禄”。士,是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不禄,意即不终其禄。

庶人(平民)之死,就直接称“死”

后来,一般官员和平民百姓死亡,也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

三、宗教人士之死

按不同宗教,和尚的死谓之“圆寂”、“云寂”、“坐化”;喇嘛的死谓之“涅磐”;道士的死谓之“羽化”、“登仙”;基督教信徒的死谓之“归主”;伊斯兰教教徒的死谓之“无常”。

四、英雄、义士之死

牺牲:指英雄、战士、革命志士之死,也叫捐躯。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或者“马革裹尸”。

就义:为正义事业而死。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殉国”、“殉职”等。

藏难: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献出生命的。

殉: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的。

殉国:为国家民族利益而舍生者。

殉道:为道义和某种主张而舍生的。

殉节:为义节、操守而舍生者。

殉难:为国家或道义而舍生者。

陨落:元帅、大将,或有突出贡献的人之死。

古代关于“死亡”的不同叫法

(耶稣殉道)

五、老年、幼年之死

老年之死谓之“寿终”。家族中男的长辈的正常死亡,称“寿终正寝”,若是女的,则称“寿终内寝”。为了表达委婉的说法,长者、老年人之死,也称辞世、逝世、去世、谢世、四游、登仙、作古、百年、长逝、羽化、与世长辞等等。

年幼而亡谓之“夭”、“夭折”,但于讣告魂幡上写“疾终”、“云终”、“告终”等。

未成年人之死为“殇”。其中,8岁以下称“无服之殇”,8至11岁称“下殇”,12至15岁称“中殇”,16至19岁称“上殇”。未成年人之死,也称“溺”、“殁”等。

六、特殊原因之死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被迫害或突发意外死亡的谓之“遇难”或“遇害”;遇灾、遇险而死的谓之“罹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的谓之“被难”;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的谓之“揭难”。

七、仇人、敌人、坏人之死

对于仇敌或坏人之死,就往往不是那么尊重和客气了,而是说一些俏皮话予以调侃,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民间流传着一大堆这样的话语,如:“见阎王去了”,“回老家了”,“姥姥家去了”,“下地狱了”,“上西天了”,“翘辫子了”,“踹腿了”,“艮儿屁凉了”,“撂挑子了”,“上了铁板烧了”,“听蛐蛐叫唤去了”,“暴毙了”,“咽气了”,“走完了罪恶的人生”,“钉在了耻辱柱上了”等等。

古代关于“死亡”的不同叫法

(牛头马面,坏人见阎王)

八、父母、亲朋之死

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

自言父亲之死谓之“失怙”,自言母亲之死谓之“失恃”。

民间对亲朋好友死的敬称,叫永别,去世,逝世,分手等等,也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的,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的等等。

九、其它

对于死亡,还有很多其它的称呼,如:殒、殂、缢(吊死或绞杀)、殪(射死或杀死)、斩首、迁化、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等等。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一文中,讳称马克思逝世为“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总之,对于“死”的称呼,时代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原因不同,名目也不尽相同。

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在寻求延长生命的方法,现代医学的出现,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大大提高,但人人还是都要走向死亡,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中国人忌谈死亡,不能建立起良好的生死观,但惧怕、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正视死亡,把它看做自然之事,才能坦然面对。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