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在哪个位置 洛阳桥位置位于哪里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桥梁横跨两岸,桥下是滚滚东去的洛阳江入海口,海浪汹涌,奔腾不息。

而洛阳桥历经千载风雨,依旧屹立不倒,宛如飞虹般承载着江岸人们的来来去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泉州,地处多山的福建,与河南洛阳相距数千里,为何境内的江河要叫洛阳江?

横跨洛阳江的桥梁也因此而被称作洛阳桥,这其中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在晋朝之时,朝廷之内因权力斗争而爆发了“八王之乱”,当时的异族见朝政腐坏,便乘机起兵造反,拥兵自立,一时间,战乱频仍,北方沦为一片混乱之地。

当时的人们纷纷扶老携幼,跟随着晋室向南方迁徙,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其中一部分中原百姓来到了泉州一带,望着滔滔江水,他们饱含思乡之情,神州陆沉,故土不再,但是生活依然还要继续。

带着对故土的深情,他们便将新的家园命名为“洛阳江”、“晋江”,以示纪念。

洛阳桥,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濒临入海口的复杂自然环境之下,尝试建造的大石桥,它的开建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北宋时期,中国南方的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这样的“超级工程”。

宋代由于内忧外患,与之前的封建王朝不同,为了使财政盈余,宋廷极为重视商业的发展,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有动力去建设跨海大桥,来让各自的生活更加便捷。

当时的洛阳江入海口,地处交通要道,是福建北上的必经之路,在未有洛阳桥之时,曾经数次架设浮桥,无奈在风高浪急之时,浮桥总会被卷入海潮之中,因此而徒劳无功。

人们又在入海口处建立了渡口,名曰“万安渡”,正是因为此地常有舟翻人亡之惨剧,才有了这样一个祈求平安的名字。

 

中国最早的跨海大石桥,位于福建泉州,为何要叫“洛阳桥”
 

洛阳桥的出现,使得每次提心吊胆渡江的老百姓们,有了真正可以安心的依赖,甚至在过桥之时,还能闲下心来,发一发“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

石桥架于海上,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洛阳桥的建设,首创了诸多造桥技艺,至今为后人铭记、惊叹,这些古老的技艺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勤劳与智慧,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为了能在海底绵软的沙土之上架起稳固的桥墩,古人将石块抛洒在江底,再以花岗岩垒砌成一座座船形石墩,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型海上堡垒,固若金汤。

而尖尖的船头可以将急流的海浪分化,以减小冲击力,这种创举被现代的人们称之为“筏形基础”。

桥面数十吨重的花岗岩石板,则是古人利用潮汐原理铺设而成,将石板放在木船上,等待潮涨潮落之时再进行安装,人们只需花费小小的力量,就可以将石板铺陈固定。

工匠借助天时以资造桥,堪与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巧借东风”相媲美,而演义属于小说家言,建设洛阳桥的工匠,无疑更胜孔明一筹。

为了使洛阳桥长久坚固,造福一方百姓,工匠们在桥墩之上种植牡蛎,让牡蛎在桥墩之上繁衍生息,利用牡蛎的分泌物,使得蛎房与石梁严丝合缝,以达到固本培元之效。

这一创举,堪称人类利用生物学之典范,被古人称之为“种蛎固基法”。

一桥飞架江海,从此天堑变通途,洛阳桥在历史上虽然也曾饱经磨难,多次损毁,但至今仍旧挺立潮头,成为中国桥梁的“活化石”。

“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洛阳桥以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开启了宋代福建地区的造桥潮流,为之后的安平桥、江东桥、龙江桥铺平了道路。

无怪乎桥梁专家茅以升盛赞其历史价值:“福建桥梁的状元,福建自洛阳桥兴建成功,泉漳两地相继修成“十大名桥”,为桥梁技术开辟了新纪元,致有‘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誉。”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