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是什么意思(和离的意思解释)

“和离”,就是夫妻间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和离”,始于唐代,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是和气的分开,需要双方签字,就像现代的离婚。

在中国古代封建时代,三纲五常要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典型的男权社会,男女夫妻法律关系的终结大致可以分为休妻、义绝、和离、呈诉离婚等几种。

休妻是古代最为常见的离婚形式,即男子单方面决定解除婚姻,将女方逐回娘家。古代法定休妻事由被称为”七出”。其正式规定见于唐律,但早在《仪礼·丧服》中就有记载:”出妻之子为母”。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中国古代离婚是怎么样的?
 

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就叙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休妻案例,其中有,”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男主人公的母亲即以不事舅姑为名,要求休掉妻子刘兰芝。而河南著名剧目《白玉楼》中演绎的,书生张彦之妻白玉楼,聪慧贤良,每日讨饭供张读书。张之寡婶钱氏,与屠户周刚私通,为玉楼所见。钱氏恐事泄漏,暗害玉楼,扬言玉楼在外偷情,败坏门风,逼张彦休了玉楼。此处应该是以”淫佚”为名休妻。

而妻子也有基于一定法定事由对抗休妻的权力。唐律就明确规定了”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但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让女方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后来富贵了,这种情况下也不可休妻。

 

中国古代离婚是怎么样的?
 

“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还是指出了”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义绝是唐律中首次规定的一种强制离婚,指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若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不论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审断,强制离异。

其实义绝的条件对于夫妻而言并不平等,明显偏袒夫家,对妻的要求更严,而赋予夫较大的权力。这体现了唐律对夫权的维护,目的在于建立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封建家庭秩序。

 

中国古代离婚是怎么样的?
 

义绝所包括的详细情况有以下几类:一、殴妻之祖父母、父母,杀妻之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二、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三、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之外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姑、姊妹。四、与夫之缌麻以上亲奸,夫与妻母奸。五、欲害夫者。六、夫将妻妾嫁予监临官或出卖妻妾。若不离者,按唐律规定,当处徒刑一年。

和离是指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而不再单纯是丈夫的一纸休书。”和离”始见于唐代,《唐律·户婚》在”诸犯义绝者离之”后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和离需由丈夫签”放妻书”。后代循唐例,也称”和离”为”两愿离婚”,并为近代法律沿用。和离在热播剧目《知否》中多有演绎,剧中的堂姐张淑兰是一个有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她嫁的是一个自视甚高的小秀才,本事没有,却花了妻子的嫁妆,还很花心好色。

 

中国古代离婚是怎么样的?
 

张淑兰由于没有怀孕,在家里处于一个很低的地位,婆婆指责她,丈夫不停娶小妾,从精神上折磨她,最后还想将一个有了身孕的外室给娶进家门,并打算将她给休了。后来张淑兰觉得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向盛家这边求助。

最后在盛家的帮助下,张淑兰成功的摆脱了折磨人的夫家。不过,为了顺利和离,她只能要回自己一半的嫁妆。

 

中国古代离婚是怎么样的?
 

所谓呈诉离婚,即发生特定事由时由官司处断的离婚。依封建法律规定,如果”妻背夫在逃”、”夫逃亡三年”、”夫逼妻为娼”、”翁欺奸男妇”等,男女双方都可以呈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如宋朝法律制度就曾规定,丈夫若犯法获罪,妻子可以为由诉讼离婚。大词人李清照,就是通过先让丈夫获罪,再成功申诉离婚的。

中国古代封建律法贯彻儒家纲常伦理要求,虽然有三不去、和离以及诉讼离婚的规定,但三者都是以丈夫过错或宗族利益为考虑,而非以女方意愿为标准。

换而言之,古代的女子尽管可以离婚,但还是要遭遇巨大的不公。毕竟,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仍然是以男权及宗族权利至上的。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