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和光绪的关系(载沣和光绪是什么关系)

载沣和光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载沣是光绪的弟弟,比光绪小13岁。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载沣

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载沣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亲王奕譞之第五子,母侧福晋刘佳氏。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1908年慈禧和光绪同时生重病,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光绪帝死后,这时候慈禧应该立谁为皇帝?考虑到血脉关系,光绪皇帝的侄子溥仪是最合适的人选。

慈禧临死前,为何要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呢?

首先,把溥仪过继给同治,那溥仪就是慈禧的孙子了,所以在慈禧死后,溥仪就得给慈禧立太庙,溥仪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自然什么也干不了,他只是一个花架子,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成为摄政王,宝座上的是他亲儿子,载沣自然会全力保住溥仪的皇位。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溥仪的生身父母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少年溥仪

其次,载沣和光绪都是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儿子,也是应该给慈禧喊一声姨母。所以载沣也属于慈禧家族的内部一员,这样一来,载沣也会全力维护家族的利益。从载沣的性格上来看,也是非常合适的。他不像自己的哥哥光绪那样喜怒无常,载沣是那种什么事都藏在心里的人。

载沣之弟载涛在后来的回忆中曾分析道:”慈禧太后执掌政权数十年,所见过的各种人才那么多,难道说载沣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吗?我想决不是。她之所以属意载沣,是因为她观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载沣好驾驭,肯听话……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光绪帝虽先死去,她仍然贪立幼君,以免翻她从前的旧案。”

这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慈禧想继续垂帘听政,固然慈禧已经是快死的人了,但她自己也认为有奇迹发生,如果自己能过了这一个坎儿,不就继续能垂帘听政了吗?这个时候的慈禧应该在”回光返照”的状态,认为自己一定能好起来。如果能使自己以后继续垂帘听政,慈禧也应该立溥仪为帝。

有一件事是慈禧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对袁世凯的态度。慈禧的意思是对这些汉人重臣有条件的利用。载沣上台以后,却变相剥夺了这些重臣的权力。袁世凯被赶回了老家,张之洞更是一命呜呼。随后载沣在各个部门都安插了皇族成员,问题是这帮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他们个个碌碌无为,却都占住显要权位,并且不断地明争暗斗,大多的精力就这样内耗了,以至于政治则无所作为。正如徐世昌所说:”清王朝之亡,并不是亡于革命党,而是亡在一班’小爷们’身上。”

当时革命已经是大势所趋,终结家天下独裁统治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清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载沣就成了革命者要除掉的目标。1910年4月23日,汪精卫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汪精卫还在狱中写下了著名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见汪精卫当初还是很有血性的,谁又能想到这位民国美男子最后会做了卖国贼呢?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汪精卫

载沣却没有看到形势的变化,以至于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1911年10月,武昌城内的新军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的规模并不大,却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南方各省先后独立,袁世凯则利用这个机会迫使溥仪退位。载沣千算万算也不会想到,自己儿子仅仅做了3年的皇帝,而且还是末代皇帝。

清灭亡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辞去摄政王之职,从此不再过问政治,不参与遗老遗少的复辟活动。他所追求的是一世无忧、恬静安逸的普通人生活。也难怪他在解除摄政监国职务的那天回到醇亲王府,一脸轻松地对福晋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因为从此后,他可不再忧虑朝中大事,不再受隆裕和权贵的挟制而安享余年。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载沣全家福

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枝足矣。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而是冷眼观看了这一幕只有12天的复辟丑剧。日后溥仪潜往东北,载沣独认”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他迁往长春,而载沣总是忧心忡忡,缺乏信任感,甚至一直把最小的儿子溥任,最小的女儿韫娱、韫欢留在身边不放。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载沣晚年

在一个漫天飞雪、人鸟寂静的上午,孙中山先生突然造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中山竟然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中山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孙中山先生访问载沣之事,不仅宾主尽欢,还留下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后有孙中山的亲笔题字:”醇亲王惠存,孙文赠。”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先生。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此后,载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在王府贻养天年。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孙中山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中意醇亲王府。载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想为国家做些贡献。同时王府原有仆人大量离去,空闲出大批房子,维护费用占去很大一部分支出。出售王府不但减少开支,还能得到一大笔钱补贴日常开销。1950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出售。溥任代表载沣把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九十万斤小米。载沣和居住在府中的儿女们商定,将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即溥杰、溥任、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韫欢平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1950年夏,载沣搬至离魏家胡同不远的利溥营11号居住。

1951年,载沣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安详地病逝于北京醇王府。后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他的后半生平平安安,无病无灾,比起他的胞兄光绪帝载湉及其子宣统帝溥仪来说,或许可以算是幸运多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委托,筹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整饬,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小楼,筑成了一座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并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生身父亲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