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英布投靠刘邦,背叛项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且是必然性大于偶然性,对于投降这种关系到将来地位与生命的头等大事,不可能仅凭刘邦使者随何的几句话就立即做出决定的,英布的背叛早在刘邦派出使者前,就有了蜘丝马迹。

英布出身囚徒,秦末天下大乱时拉起一支军队反秦,很快凭借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得到了番君吴芮的赏识,成为吴芮的女婿。即使在英布投靠梁项时,也是带着一支小队伍前来投靠,很快英布又以卓越的战功和英勇作战获得赏识,当项梁被封为楚国的武信君,英布也被封为当阳君。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

《史记黥布列传》就是这样记载的: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翻译:项梁率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黥(英)布骁勇善战,总是位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王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这里就能看出英布的骁勇善战,从地位上看,英布在楚国的地位名义上与项梁一致,实际上还高于刘邦的武安侯,这个地位已经不低了,这还是巨鹿之战前的英布,在楚国内部,英布不是项梁的嫡系,算是一支半独立的武装。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骁勇善战

在巨鹿之战中,英布与蒲将军作为项羽军的前锋,率领2万楚军前锋面对数十万秦军,英布骁勇善战、不畏身死,打出了巨鹿之战的首胜,然后才有项羽率领全部楚军主力破釜成舟成渡河与秦军决战,巨鹿之战的功劳,英布至少占一半,凭借的就是英布自身勇猛善战的风格。

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翻译:项羽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羽就率领着全部剩余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能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就是因为英布指挥军队作战能以少胜多,使人震服啊!

也就是说:英布在楚军中的战斗力是除项羽本人之外最强的,项羽能够屡战屡胜,有英布一半的功劳,所以在项羽分封天下时,英布以一个战功赫赫,又是相对独立的楚国武装,被封为九江王,英布算起来无论是在分封前,还是分封后,都是与项羽地位相差无几的诸侯,而不能看成项羽的手下。

在项羽分封之际,整个天下唯项羽马首是瞻,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羽强大的武力,天下无人能及,无论是英布,还是刘邦,都是要臣服于项羽的,无论这种臣服是表面上还是实际上的。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与项羽

在项羽分封天下结束后没多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田荣第一个在齐地反抗项羽,同时拉拢了赵国的陈馀和梁地的彭越,紧接着刘邦在汉中发起攻打关中的还定三秦战役,很快就突破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东出函谷,并相继收复了中原的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再加上之前刘邦攻破关中的三秦王,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中,已经有8个诸侯王被刘邦收复,整个中原地区全被刘邦占据,整个天下刘邦也占据二分之一。

换句话说,彭城之战前,刘邦的实力远远地超过了西楚霸王项羽,刘邦的势力已经遍布整个巴、蜀、汉中、中原,一直到与楚国交界的彭城地区,二分天下有其一,这一切不过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完成的。

彭城之战前,即使是项羽分封的那些诸侯王,看到刘邦取得这样的形势,也会在心中掂量一下将来的局势,那些所谓半独立的诸侯王,实际上对天下形势非常敏感,大多部是墙头草,谁强跟谁,比如三秦王中的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 、魏王豹等,小部分诸侯王则是原地观望,比如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

英布同样作为诸侯王,自然不想把宝押在会输的一方,所以英布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当项羽要求英布率领人马与他一起平定齐地的叛乱时,英布没有把宝全部押上,只是派出了四千人马给项羽,一是不敢得罪项羽,二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刘邦打来了怎么办。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与刘邦

从英布派出部分人马协助项羽,而没有本人率领全部兵马协助项羽开始,英布已经动摇了,至少开始保存实力,作壁上观了,所以当刘邦率领声势浩大的56万人马攻打彭城之时,英布仍然选择了作壁上观和保存实力,眼看着刘邦打进了彭城。

天下局势在彭城之战后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邦在彭城的56万大军被项羽率领3万的精锐骑兵杀了个大败,看到项羽打了胜仗,转眼之间,墙头草诸侯们立即用脚对局势进行了投票,比如魏王豹、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又投降了项羽,而那些依然保持中立的诸侯,比如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包括九东山英布只能选择继续观望,等到刘邦与项羽决出个高下再作决定。

刘邦彭城之战大败后,依据占据巴、蜀、关中以及荥阳以西、函谷关以东的的中原地盘,项羽虽然在彭城打赢了刘邦,并且一直向西追击刘邦,直到双方在荥阳对峙,项羽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双方在荥阳对峙,实际上刘邦仍然占有所有荥阳以西的地盘,这些地盘同当年秦国统一天下的地盘是大致一样的,刘邦虽败,但仍然有实力与项羽争夺天下,正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形成相对的平衡,所以也让英布这样观望的诸侯保持继续观望,而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也许有人说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 、魏王豹怎么投靠项羽了?很简单,这些诸侯王在彭城之战是被项羽俘虏的,战争中的惨败直接就让他们选择投降了,没有保持观望的实力与能力,而英布不同,英布没有参与刘邦攻打彭城的战争,也没有参与项羽对刘邦的军事行动。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与项羽

正是因为英布这样的异常的表现,让刘邦阵营的张良等人看到了策反英布的希望和可能性,才会派出使者随何前去说服英布,刘邦派出使者前去说服英布的前提是:英布有保持中立观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英布表现得对项羽死心踏地的话,张良与刘邦就会派出使者说明英布,所有的策略都是因人而宜的。

所以不能看到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打得惨败,就认为刘邦实力不如项羽,事实上,彭城之战后,刘邦的实力也与项羽不相上下,实力体现在地盘(赋税来源)、人口(兵员来源)、面积(战略纵深)上,而不仅仅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

英布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能以布衣之身成为天下诸侯之一,能力不容小看,身为九江王的英布,必然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也正是英布这些行为,让刘邦阵营的张良看到了机会,有了机会,才有成功说服的可能,于是就有了随何的出现说服。

从英布的角度来看,如果楚、汉两国都派出使者来说服,正确的策略就是:都答应他们,但就是不做出具体行动,因为这样才能两边都不得罪,同时继续观望,直到楚汉之争的平衡被打破,偏向一方,英布就能做出选择,所以刘邦的使者随何刚到时 ,英布不是拖而不见,就是私下答应不见行动。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与刘邦

英布之所以最终会投靠刘邦是因为这个叫随何的使者作出一件正确的事情,迫使英布得罪了楚国,迫不得及,英布才选择投靠刘邦,并非出于英布真心,而是被迫答应的,这件事就是身为刘邦使者的随何擅自来到项羽使者的住处,告诉楚国使者英布已经投降刘邦。

楚使者在,方急责英布发兵,舍传舍。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搆,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於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翻译:楚国的使者也在,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协助项羽攻汉,当时楚使住在宾馆里。随何直接闯了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英布已经归附汉王刘邦,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英布显出吃惊的样子,楚国使者站起来要走,随何趁机劝英布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以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英布说: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国罢了。于是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

随何编造谎言告诉楚国使者说英布已经投降,如果让楚国使者回去告诉项羽,以项羽多疑的性格肯定要对英布大发雷霆,甚至会发兵攻打,英布已经无路可退,这个时候只能被迫投降刘邦,这也就是英布投降刘邦的偶然性因素,而英布在之前保持一系列中立的态度就是英布投靠刘邦的必然性因素。

 

彭城之战明明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降汉

所以彭城之战明明是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根本原因总结下来就是:在彭城之战前,英布就由于楚汉双方的势均力敌而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度,给了刘邦说服英布的机会和可能,这是英布投靠刘邦的必然性因素,才有刘邦派出使者随便何前往说服英布,而随何在擅闯楚国使者住处,告诉楚使英布已经归降刘邦,是导致英布没有退路只能选择投靠刘邦的偶然性因素。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