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是哪一年,无夏之年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的无夏之年是1816年,造成了数万人被冻死在夏天。

众所周知,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高温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在这个季节中,经常会出现因高温而引发的“中暑”、“热射病”等症状,严重点甚至能导致死亡。

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夏季也会冻死人的话,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

 

无夏之年是哪一年,无夏之年发生了什么
  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夏天,气温大幅度下降,一度低至零度以下,并且随处可见的都是大雪纷飞、河流结冰。

甚至,当时还有大量的牲畜以及人类被冻死在那个夏天。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无夏之年”,一个在七八月份穿大棉袄二棉裤都觉得冷的特殊年份。

1816年的无夏之年具体有多冷呢?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的相关记载。

首先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东北部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区域,按照这些区域所处的位置来讲,这些地区的气候,大部分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湿润大陆性气候。

简单来说,这里四季相对分明,虽说夏季的时间并不长,但一般也在平均20°C至25°C左右,最低也得有个5°C上下。

不过,在1816年,情况却大不一样。

比如在美国的东北部,到了当年五月暮春、初夏交接之际,本应出现的气候宜人现象不仅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霜冻。

众所周知,霜冻是指气温骤然下降至零度以下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而每年的五月,通常是刚刚播种不久,农作物刚发芽的时间,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农作物被冻死。

如果这只是偶然现象,那倒也无可厚非,顶多当年的收成减少,但问题是,这场异常的霜冻,还仅仅只是“无夏之年”的开胃菜。

到了当年六月时,更加异常的气候现象出现了。

 

无夏之年是哪一年,无夏之年发生了什么
  先是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风雪,之后在加拿大也同样如此,甚至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积雪深度达到数尺。

而气温的骤然下降,除了导致大量农作物被冻死外,当时已经出现了有人类被冻毙的事件。

这还不算完,六月的大风雪暂时结束后,本应略感炎热的七月和八月,该地区的大部分河流,随处可见都是冰冻极厚。

而根据记载,在当时的部分区域,还出现了另一种要命的气候现象。

比如在某个时间段,气温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升高至35度左右,而就在人们感到十分炎热时,气温又会马上开始下降,在数小时内,降低至零度甚至更低。

这种急速升温、降温的气候现象,对当地的生物,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农作物歉收绝产,体质弱的人类生病死亡,在当时随处可见。

当时有名居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医生爱德华,就在笔记里记录了这一异常的气候现象。

他记录道,当年从进入6月后,气温连续下降,在6月中旬之后,气温就一直在零度以下,并且大风雪时常出现,而整个七月,基本上就和严冬季节一模一样,河流、土地均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甚至在有些阴影处,冰柱子能达到十几英尺高。

也正是因为气温骤然进入寒冬模式,导致了粮食歉收绝产,而这也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没有新的粮食收成,原来的存粮就显得更加珍贵,价格自然也随之上升,比如,当时的燕麦,在1815年时的价格,为每桶12美分,但到了1816年,却瀑涨至每桶92美分。

高昂的粮食价格,让不少经济贫困的人消费不起,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寒冷,很多扛不住的人就死在了这个夏天。

除了美国东北部和加大拿之外,还有欧洲大陆,同样也受到了“无夏之年”的较大影响。

当时的欧洲大陆,刚刚在1815年结束了对拿破仑的战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人们可以稳定生产和安居乐业,因此,在1816年的春天,无数满怀期待的人们,纷纷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不过,无夏之年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当时人们所有的希望。

由于突如其来的寒冷,欧洲大陆和加拿大等地一样,除了出现牲畜被冻死之外,也面临了粮食歉收绝产等现象,而为此也引发了大面积的饥荒。

并且,因为没有粮食,一些实在无法忍受的人结为一伙,开始进行抢粮活动,这就更加剧了当地的混乱。

根据统计,当时的欧洲,约有20万人死于这次极端天气。

那么,在西方遭受无夏之年的巨大影响的同时,当时的中国,有没有受此影响呢?答案是有,并且影响也十分严重。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根据史料记载,在当年的六七月份,包括河南、河北以及山东、山西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霜冻。

并且,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在夏天还飘起了鹅毛大雪,比如安徽部分地区,仅在七月份,降雪就达到了一寸多厚。

另外还有四季如春的云南,在当年八月,一度“寒冷如冬”,像昆明、滇西等地,不仅在当年出现降雪,并且在此后两三年,都有降雪的出现。

 

无夏之年是哪一年,无夏之年发生了什么
  还有当时的台湾新竹,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史料记载,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同样是受异常气候现象的影响,大量农作物的生长都被影响,以云南为例,根据云南《邓川县志》的记载,在嘉庆二十一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通过上述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公元1816年的这个无夏之年,波及范围极大,美洲、欧洲以及亚洲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是什么因素形成了这个无夏之年呢?其根源又在哪里呢?这就要从公元1812年说起了。

公元1812年,加勒比海附近的一座小火山爆发,之后,这座已爆发的小火山附近的几座火山,以及菲律宾的几座火山接连爆发,整个时间段,从1812年,持续到1814年。

当然,这些小火山的爆发,并不是形成无夏之年的主要原因,但它们的爆发,确实诱因之一。

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火山在爆发后,会出现大量的火山灰,所谓火山灰,说白了就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

由于火山爆发时冲击力极大,因此,除了一部分质量较重的火山灰掉落至地面外,其余的火山灰,则随着气流,被冲到的大气层中。

而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的几座小火山,在连续爆发的过程中,就在大气层中积攒了大量的火山灰。

而到了1815年,另一座大型火山坦博拉火山(今印尼境内)爆发了。

坦博拉火山在此次爆发前,高度约为4100米,火山口的宽度,长达10公里上下,而如此巨大的火山,在1815年的4月5日的爆发,让人类见识到了惊人的威力。

根据记载,坦博拉火山爆发时,方圆1000公里的居民,都听到了火山爆发的巨响,而短短三天之内,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就将附近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

同时,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持续性的,到了4月12日,距离火山六百多公里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并且,在火山爆发的同时,倾泻下来的熔岩流淹没了周边的一切,那些来不及逃走的人类和动物,全都葬身在火山熔岩之中。

最终,这些火山熔岩流入大海,在遭遇海水后,又形成了冲天的高温水蒸气。

直到当年的7月15日,坦博拉火山才逐渐停止了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火山爆发,也就此结束。

根据后来的相关测算,1815年坦博拉火山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二战时期,美国投向日本的那颗“小男孩”的6.2万倍,约等同于8亿吨TNT。

而如此巨大的能量,也让坦博拉火山从原有的4100米高度,削减为2851米。

并且根据记载,仅在火山爆发期间,火山周边就有多达5万人因为丧生,至于房屋建筑,更是被烧毁无数。

而这还只是5万人丧生坦博拉火山的直接影响,其爆发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就是1816年的无夏之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文讲到,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几座小火山的爆发,已经在大气层中积攒了大量的火山灰,而坦博拉火山爆发后喷出到高空中的二氧化硫,直接导致了整个大气层都被覆盖。

而大气层被覆盖之后,太阳光就无法直射到地面,没有了光照,地球的温度自然就会下降。

不仅如此,那些火山喷射出的火山灰,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后,又形成了干雾,更加剧了地球的地面无法获取太阳光照的现象。

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了在第二年,也就是1816年,地球的整体温度下降,据考证,当时地球的平均温度,下降了大约摄氏0.4至0.7度。

 

无夏之年是哪一年,无夏之年发生了什么
  可不要小看这0.4至0.7度,要知道这是平均温度,如果具体到某个地区,那温度就是几十度的下降了。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在美洲部分地区,以及欧洲大陆,还有亚洲等地,受到了此次降温的影响,出现了“六月飞雪、七月结冰”的特殊的自然现象。

归根结底,1816年的无夏之年,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火山爆发带来的连锁反应,其中加勒比海以及菲律宾附近几座小火山的爆发属于是诱因,而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则起到了催化作用,这几项因素综合下来,最终形成了无夏之年的出现。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