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郡王的封号是怎么来的(封号不够怎么办)

明太祖朱元璋开元建国、建立明王朝之后,明确规定:皇子除皇太子外,无论嫡庶皆封亲王;亲王诸子除世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郡王;郡王诸子除长子(非生物学长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诸子无论嫡庶、皆封辅国将军……其他宗室爵位以此类推,直至降至奉国中尉为止,奉国中尉的后代,不管过了多少代、全部都封奉国中尉。

 

明朝郡王的封号是怎么来的(封号不够怎么办)
 

至于皇太子的儿子,明朝后来的皇帝大多是少年即位,在担任皇太子期间很少有儿子够到封爵年龄、也就是十岁的。至于明熹宗朱由校,他即位时已经十五岁了,奈何他父亲明光宗朱常洛不受亲老子待见,朱常洛自己的皇太子都来得异常坎坷,明神宗朱翊钧哪里还管孙子……所以,明熹宗在万历年间虽然已经年满十岁、且是皇太子的庶长子,却始终没有获得爵位。皇太子的儿子到底该封什么呢?皇太孙,这是明朝历史上存在过的。但皇太孙的条件异常苛刻,必须是东宫嫡子、且必须是嫡长子或事实嫡长子。所以,明朝只出现过两位皇太孙,即建文帝朱允炆和明宣宗朱瞻基。那么皇太子的其他儿子又该封什么呢?明成祖朱棣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靖难之役”后,朱棣将长兄朱标由兴宗孝康皇帝重新降为懿文太子,同时降朱标的儿子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为怀恩王、徐王朱允熙为敷惠王,都是郡王。由此可见,皇太子的儿子除了皇太孙之外,也只能封郡王,并不比亲王的儿子高级。

此外,有必要说一下,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徐达、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以及靖难功臣张玉、朱能等人,在死后被追赠的王爵并不是郡王、而是民王。追赠民王,是明王朝对异姓功臣的最高褒奖。请注意,是追赠,明王朝是不给活着的异姓功臣封王的!当然,南明“小朝廷”除外。追赠给异姓功臣的民王爵单纯从字面上来看、与郡王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民王和郡王有一个最大、也是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子孙后代不能承袭!比如中山武宁王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他们袭封的都是各自老子活着时的爵位魏国公、曹国公,而不是追赠的中山王、岐阳王。至于张玉的儿子张辅、朱能的儿子朱勇,他二人的定兴王、平阴王都是因为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而被明廷追赠的民王爵,并不是袭封各自父亲的河间王、东平王,这里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明朝郡王的封号是怎么来的(封号不够怎么办)
 

那么,明朝郡王的封号从何而来呢?既然是郡王,自然是以郡为号,明初也的确是这样干的。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为例,秦府的朱尚烈封永兴王、燕府的朱高煦封高阳王、周府的朱有爋封汝南王……永兴郡、高阳郡、汝南郡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古郡。此外,永兴郡位于今甘肃、高阳郡位于今河北、汝南郡位于今河南,而这些地方在明初分别位于秦王、燕王、周王的辖区。再比如晋世子朱美圭(朱元璋的曾孙、晋定王朱济熺的儿子)被削爵后复封的平阳王,平阳郡也是古郡,就位于今山西,同样是位于晋王的辖区。简单说就是,明朝郡王的封号通常都是在其所隶属亲王的封地及其周边地区选取古郡名作为封号。

当然,特例也是存在的,比如晋府的庆成王朱济炫。他出生时,祖父朱元璋正在出席庆成宴。席间听闻儿子朱棡(晋恭王)又给自己添了个孙子,朱元璋非常高兴,直接说道:“这孩子以后就封庆成王吧!”就这样,朱济炫成了朱元璋的孙子中唯一一个不是以地名为封号的郡王。大明朝的堂堂郡王,封号居然来源于一顿饭,朱元璋也的确是够“任性”的……

可架不住朱家的后代特别能生呀!没多少年,郡王的数量便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古代的那些郡已经不够老朱家用了……怎么办?好办!郡不够、县来凑,用县名给郡王作封号。所以,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不少以古县名作为封号的郡王。如赵府的寿光王、荆府的都梁王、德府的堂邑王……等等,都是以县名为封号的郡王。全国那么多县、还有那么多已经撤销的古县名,足够老朱家给郡王取封号了!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