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爵位有几种类型(具体有哪些)

清朝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功臣爵位(也叫“民爵”)和外藩爵位三个不同的体系。宗室爵位主要授予宗室“黄带子”,功臣爵位主要授予异姓功臣和觉罗“红带子”,外藩爵位则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八旗蒙古之外的蒙古各部)、回部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清朝的宗室和觉罗。在其他一些朝代,除非是血缘非常疏远的、一般只要是皇帝同宗的亲戚都算宗室。但清朝不同,清朝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兄弟四人的后代才算宗室。努尔哈赤一共有四个弟弟,一母同胞的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和同父异母的穆尔哈齐、巴雅喇,其中雅尔哈齐绝嗣,清朝的所有宗室都是努尔哈赤、穆尔哈齐、舒尔哈齐和巴雅喇兄弟四人的后代。

此外,努尔哈赤的父亲、也就是清显祖塔克世所有叔伯、亲兄弟和叔伯兄弟的后代则被归入了觉罗序列。在清朝,只有宗室和觉罗算皇族,除了这些人的后代,清朝皇帝的其他同宗亲戚都不算皇族!清朝的觉罗虽然也是皇族、但不是宗室,自然也不能受封宗室爵位。除早年间的塔察篇古(努尔哈赤的五叔)等人曾经被追封了宗室爵位之外,清朝的觉罗都不能受封宗室爵位。即便是塔察篇古等人被追封的宗室爵位,其后代也是不能承袭的!史料曾经记载:塔察篇古的玄孙瓦尔玛在顺治年间曾经受封三等男爵位。请注意,这里的三等男属于是功臣爵位系统、也就是所谓“民爵”,不是宗室爵位!

 

清朝爵位有几种类型(具体有哪些)
 

  宗室爵位系统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入八分者可以享受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八种特殊待遇,同时在受封爵位时还能获得多少不等的“下五旗”牛录作为旗份;不入八分者则只有爵位,没有前面提到的八种特殊待遇、也不能获得“下五旗”的牛录作为旗份。

清朝的入八分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入八分镇国公(也叫奉恩镇国公或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也叫奉恩辅国公或辅国公)。不入八分爵位分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其中,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不分等,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每级分三等,在物质待遇上略有差别。奉恩将军带有一定的“兜底”性质,所以也不分等。

清朝实行“降袭”制度,除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外,爵位每承袭一次降一级,和硕亲王降到入八分镇国公、多罗郡王降到入八分辅国公、多罗贝勒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之后才可以世袭罔替。初封即为不入八爵位者则代代降袭、无世袭罔替待遇,等降到奉恩将军之后还可以再承袭三代,但必须由亲儿子承袭、且每代只能有一人袭爵。如果没有亲儿子,奉恩将军爵位就只能停袭,过继嗣子不能袭爵!这些没有爵位可以承袭的宗室又被称为闲散宗室,从乾隆年间开始、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戴袍服,但不给四品武职的具体职位,物质待遇也是另行核定、不参照四品武职官员的俸禄标准。

在清朝的宗室爵位系统中,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都属于“超品爵”,也就是要高于正一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一至三等品级相同,只是在物质待遇上略有差别。闲散宗室待遇最低,虽然没有品级,但可以穿戴四品顶戴袍服。

  功臣爵位系统

清朝的功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精奇尼哈番)、男(阿思哈尼哈番)、轻车都尉(阿达哈哈番)、骑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云骑尉(拖沙喇哈番)和恩骑尉。其中,云骑尉是“基础爵位”,获得两个云骑尉加封便可以晋爵一级。比如骑都尉,获得一个云骑尉加封叫做“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如果再获得一个云骑尉加封,那就可以晋爵为三等轻车都尉。再比如一等轻车都尉,如果获得两个云骑尉加封,便可以晋爵三等男。

轻车都尉及以上爵位,每级分三等,骑都尉及以下爵位不分等。因为有云骑尉加封的存在,清朝的轻车都尉及以上功臣爵位事实上远不止三等,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将“某爵兼一云骑尉”单列。恩骑尉则是属于“兜底”性质的,因为清朝的功臣爵位多数并不能世袭罔替,只有部分军功爵经过官方正式确认之后才可以世袭罔替,比如施琅的三等靖海侯,就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侯爵。至于其他爵位,要么是不能承袭的、一代而终,要么就是规定了具体承袭次数。在承袭次数用完之后,除非后来的皇帝再给“加时”,否则就只能以最低等级的恩骑尉世袭罔替。

在清朝的功臣爵位系统中,伯爵及以上爵位为“超品爵”,可以使用蟒纹方补,比如曾文正公,他的一等毅勇侯就是“超品爵”,是可以使用蟒纹方补的。而子爵及以下爵位就只能使用与其爵位品级对应的补子了。比如一等子,属于正一品爵,只能使用一品的补子、不能使用蟒纹方补。如果爵位本身对应的品级低于职务,可以按高的来,比如晚清时期的刘铭传,他的爵位是一等男、正二品爵,但他曾经担任过提督、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所以他虽然是正二品的一等男,却可使用一品的顶戴袍服。

 

清朝爵位有几种类型(具体有哪些)
 

  外藩爵位系统

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统带有一定的“统战”性质,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比如晚清时期的僧格林沁,他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就属于这一爵位系统。还有电视剧《大宅门》里的那位“詹王爷”,他的“王爵”也属于这一爵位系统。虽然都是亲王、郡王,但与宗室爵位中的亲王、郡王并不是一回事。说白了,这帮人其实就是“地头蛇”!

清朝的外藩爵位与宗室爵位的设置大体相似,只是增加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比如汗、塔布囊(台吉)之类。大致分为:汗、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一至四等塔布囊(台吉)。这其中,汗主要是给外札萨克蒙古的,内札萨克蒙古没有,汗的地位要略高于和硕亲王;塔布囊和台吉属于同一等级,只是不同地方给的名称不同。再就是镇国公和辅国公,外藩爵位系统中的镇国公和辅国公不区分入八分与不入八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的叔伯妹夫(载涛的姑爷)达理札雅就曾经担任过阿拉善旗的札萨克和硕亲王。

最后顺带说一下,外藩蒙古和八旗蒙古并不是一回事。八旗蒙古是早年间彻底归附女真、满洲或者被女真、满洲俘虏的蒙古人,被编入了八旗序列,参照八旗满洲、八旗汉军管理。八旗蒙古各牛录下的蒙古人是不能获得外藩爵位的,他们只能受封功臣爵位。而外藩蒙古则是八旗蒙古之外的蒙古各部,又分为外札萨克和内札萨克,大体相当于后来人们常说的的外蒙古和内蒙古。虽然祖上都是蒙古人,但清朝的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跟清朝的八旗汉军与民人(即俗称的“汉人”)有些类似。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