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导航是怎么知道路的(如何避免迷路)

在现代人眼里,古人出趟远门可真是不容易,毕竟那时的交通不发达而且也没有导航,出趟远门只怕常常会走错路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古人的出行生活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么难,虽然古人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但古人也是相当有智慧的。

先来说交通,现代人认为古代肯定没有像样的公路,其实,古代政府很早就已经开始规划道路了,比如,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就建成了连接全国的道路交通网,还将道路的标准和车轨宽度统一,这就是“车同轨”制度。

古人没有导航是怎么知道路的(如何避免迷路)

古代这种由政府规划修建的道路被称为官道,一般用于传递官方信息的驿道使用,官道都是以都城为核心向地方辐射,再由地方向更低的城镇辐射。以清朝为例,官道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官马大路”,从北京向全国各大省城辐射,这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第二级是“大路”,从各省城向该省的各大城市辐射,相当于今天的国道;第三级是“小路”,是从各大城市向辖区的城镇辐射,相当于今天的省道。

看看,古代的交通网络那也是相当发达的!早几年有一句话叫“想要富,先修路”,说明现代人知道公路的重要性,再看看古人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看来,古人对公路也是相当重视的。有了发达的公路网,那没有导航的古人在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上如何才能不走错路呢?

首先古人也有交通地图,古时称为“路程书”,主要记载道路的分布和走向。《古杭杂记》里记载:宋朝时“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批阅”。有了路程图就知道了基本路线,但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所走的路就是正确的呢?这时古人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国语·周语》记载:“列树以表道。”意思是用路旁所栽的树木来标注出道路,也就是说,古人只要沿着路边规则排列的树木走,就不会走错路。

那古人又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远呢?古人自然有办法!从东汉开始,官道上就有了用于判断距离的“堠”,所谓“堠”其实就是一座小土堆,每五里设置一座,成为判断距离的标记,这就相当于现代公路上的“里程碑”了

。后来慢慢又发展成在主要的官道上,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建一座驿站,比如,唐朝时三十里一驿;宋元两朝,六十里一驿;明朝时,六十或八十里一驿。古时的驿站就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提供吃饭、住宿、换马等服务,当然,古代驿站只为官府提供服务,但老百姓也可以根据驿站来判断路程的远近和所处的位置。

如果到了具体的岔路口,古人也设有道路指示牌,比如,在湖南邵阳现在还有古代遗留下来的路牌,叫“挡箭碑”。挡箭碑一般立于道路交叉处,碑上会标明前后左右各是什么地方,这也算是非常具体的导航定位了。交通图、列树、堠、驿站、挡箭碑,有了这些导航设施,古人出行也并不是很难,看来,古人不但有发达的公路网,也还有完备的导航设施,你是不是也会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呢!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