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在哪里(长征时的腊子口在哪里)

腊子口地处甘肃迭部县东北,是川西藏区进入甘肃内地的唯一通道,地势十分险峻,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

1935年9月13日,党中央、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从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下午,先头部队红1军第2师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逼近甘肃南部要隘腊子口。

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为了阻止红军北上,蒋介石电令甘肃地方军阀新编14师鲁大昌部扼守岷县和腊子口,企图凭借天险将红军阻于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敌人在桥头和山崖上筑有碉堡,以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3个团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川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

腊子口在哪里(长征时的腊子口在哪里)

这是一场硬仗,关系到红军能否实现北上抗日方针,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毛泽东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并向林彪、聂荣臻等人部署了腊子口战斗。

16日下午4时,红1军第2师4团遵照党中央关于打开进军甘肃通路的指示,由2营(营长张仁初)担任突击营,6连担任突击队,向腊子口守敌发起攻击。由于地势险要,强攻数次均未奏效。

红1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命令6连撤下来休息,重新组织进攻。林、聂和参谋长左权,以及红2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来到红4团指挥所,与红4团的团营干部共同研究制定了正面进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决定夜幕降临时再次出击,仍以6连正面进攻,吸引住敌人,1、2连从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进行突袭。

20时许,林彪、聂荣臻得到情报:次日清晨,鲁大昌将从岷县派2个团的兵力增援腊子口,另外还有千余名藏族骑兵从西面赶来,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连续向红4团下达指示:天亮之前必须拿下腊子口!

21时许,新的攻击开始。担负侧面袭击任务的红4团第1、2连在团长王开湘带领下,绕道腊子河下游,伐倒两棵大树横架在河上,迅速到达河对面,立即寻找攀登山崖的地点,准备迂回到山腰守敌上方。与此同时,担负正面主攻的红4团6连在政委杨成武指挥下,接连发动5次进攻。由于敌人火力密集,攻击部队仍未能冲过小桥。

24时,毛泽东、林彪、聂荣臻联名给红3军军长彭德怀发电报,令后卫部队红3军和军委纵队一部截击敌援兵,严防敌军从洛大和道扎一带侧袭红4团,保证先头部队胜利夺取腊子口。

面对严峻局面,红4团团、营首长召开党团员火线动员会,由15名党团员组成突击队,分成两路向敌人发动第6次进攻。突击队员身携短枪,腰挂手榴弹,背插大刀,在夜幕掩护下向桥头移动。即将接近桥头时,被守敌发现,敌集中火力向桥头射击,红4团掩护部队立即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突击队抓住时机,迅速攻进桥头工事,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这时,迂回部队也找到了可以攀上腊子口东侧崖顶的石缝。一名绰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率先攀登悬崖峭壁到达山顶,放下用绑腿拧成的绳子,接应其他战士登上数十丈高的峭壁,到达指定位置,并迅速发出登顶成功的信号弹。山下指挥战斗的杨成武立即发出总攻开始的信号弹。山上山下,红军战士同时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9月17日清晨,红4团接连突破鲁大昌部精心布置的两道防线,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从此,红军摆脱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进入新的发展局面。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利用天险腊子口将红军困死在雪山草地的图谋,打开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为了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并于1993年重建。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