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让刘邦和吕后动过杀心的人,就只有张良了,之所以会如此,跟张良的智慧和谋略分不开,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跟他相比之人。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最开始的时候,张良其实也只是个普通人,做事挺莽撞的,竟然找来一位大力士,想要刺杀秦始皇,结果连目标都搞错了,好在他跑得快,要不然就被杀死了。

不过,后来张良遇到了一个高人,名叫黄石公,黄石公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他就突然之间开窍了,又通过认真学习,最终成为一名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性人才。

前209年,张良开始辅佐刘邦,他屡献奇策,帮助刘邦入关灭秦;在鸿门宴上,他智斗项羽、挽救刘邦;刘邦入蜀后,他献暗度陈仓之策,帮助刘邦反攻关中;而在刘邦与项羽的决战中,张良的下邑奇谋和虚抚韩彭之策,则成为刘邦取胜的关键之一。

张良虽然不是最早跟随刘邦之人,但他的功劳一点也不小,与萧何、韩信并列,刘邦在评价他的时候也说,“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样的评语,在历史上没有几个人可以配得上。

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张良又劝说刘邦定都关中,并在封爵这件事上给了刘邦很大的帮助,为稳定西汉建立之初的政局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不过,就在汉朝建立之后不久,张良就逐渐感到有些难受了,这主要来自于刘邦和吕后的一些做法,让张良感受到了威胁,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从汉朝建立之后不久开始,张良为了避免鸟尽弓藏的下场,就开始效仿先贤急流勇退的做法,逐渐淡出朝堂,他时常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

张良的意图是,他想从“帝者师”逐渐退居到“帝者宾”的身份,最终将自己变得可有可无,这样他就可以做到进退有度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良开始刻意“冷落”刘邦,比如刘邦称帝之后,准备将那些有怀有二心,或者多行不法的诸侯铲除掉,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张良自始至终都未参与,也没有献言献策,跟他之前的表现大相径庭。

后来,刘邦铲除了燕王臧荼、韩王信和赵王张敖,拉开了削藩的序幕,张良对此表示理解,毕竟臧荼和韩王信确实是谋反了,张敖虽然没有谋反,但他的部将却背着他谋反,刘邦废掉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大超出了张良的预期,因为淮阴侯韩信也被杀掉了。

张良或许不喜欢韩信,但他认可韩信的功劳,韩信之所以封王,正是张良的主意,只不过刘邦对韩信一直很猜忌,所以找了个由头,将韩信的王爵给废黜了,改封为淮阴侯,安置在长安监视居住。

这对韩信来说,当然是不公平的,本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了,但吕后却不放过韩信,她为了增强自身权威,竟然设计杀害了韩信,这让张良感到十分震惊。

当然了,史书说韩信与陈豨勾结起来合谋造反,但韩信毕竟没有实际造反,吕后为了个人私利而杀掉他,难免让人寒心。

这还没完,韩信去世之后,吕后没有停止屠杀,当时梁王彭越已经被刘邦贬黜到蜀地了,吕后竟然派人将彭越杀死,并剁成肉酱分赐给其他诸侯王,这种做法十分残忍,对张良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如果说,刘邦和吕后对异姓诸侯王的屠杀,是为了稳固自身统治地位,也可以理解,那刘邦对萧何的猜忌,则是张良下定决心隐退的导火索。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将萧何封为酂侯,食邑数万户,萧何家族十几人都被封爵,他也因此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萧何帮刘邦打天下,可谓居功甚伟,当时刘邦想将曹参定为功臣第一,但后来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所以将萧何列为第一。

对于这件事,关内侯鄂君说的话很中肯,他说萧何帮着刘邦打天下,刘邦几次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走,是萧何及时送来钱粮和士卒,这才让刘邦重整旗鼓,因此萧何才是第一功臣,曹参最多只能排第二。

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可以说,没有萧何,刘邦早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所以将萧何列为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但是,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认为萧何这么有才能,总是能做到从无到有,化腐朽为神奇,而且在百姓中威望高于自己,这样的人一旦谋反,岂不是很容易?

于是,刘邦对萧何十分猜忌,他每次出征在外,总要询问从长安来的使者,萧何在干什么?使者每次都说,萧何留守后方,公务繁忙,除了筹措钱粮之外,还要安抚百姓。

其实,刘邦是担心萧何趁他不在,在长安发起反叛,而当萧何听说刘邦经常问起他,只觉得这是刘邦在关心他,竟然不以为然。

直到有一天,萧何的一个门客对他说,他受百姓爱戴十几年了,威望比刘邦还高,刘邦询问他的情况,不是在关心他,而是担心他谋反,为了避免刘邦的猜忌,门客建议萧何采取自污的做法。

萧何听完恍然大悟,便想了个办法,他以低价强行向百姓购买大量房屋和田地,最终搞得民怨沸腾,一些百姓竟然拦下刘邦的车驾告状。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刘邦感到很生气,回到长安后就质问萧何为何侵夺百姓财产,萧何不但不悔过,还向刘邦索要上林苑,这让刘邦十分生气,下令将萧何关押起来。

后来,廷尉告诉刘邦,说萧何是为了消除猜忌,才故意自污名节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将萧何释放,依旧担任相国。

但是,刘邦和萧何的关系,也回不到从前了,萧何只能谨小慎微,只图自保,并且他还跟吕后走得很近,在铲除韩信这件事上,他是吕后的最大帮手,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这么来的。

萧何为何跟吕后走得这么近?

因为当时整个汉朝除了刘邦之外,权力最大的人就是吕后了,吕后谋略过人且心狠手辣,如果不跟她成为朋友,以萧何的权势和地位,就很有可能被吕后当成敌人。

萧何跟吕后成为朋友,其实也是被迫的,毕竟刘邦去世后,继承皇位的是吕后的儿子刘盈,他也没得选。

张良虽然时常闭门在家,但他对外界事物了如指掌,就连功臣第一的萧何都遭受猜忌,他又凭什么能保全自身呢?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想到这里,张良决定做点事情,只要他还跟朝廷扯上半点关系,他就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该这么办呢?

为此,张良做了两件事情,来消除刘邦和吕后对自己的猜忌。

第一件事,张良辞封地,向刘邦表心迹。

《汉书》记载,有一次刘邦召见张良,准备再封给他三万户作为食邑,他却推辞不受,只将他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作为封地即可。

当时,张良推辞的理由是,他已经完成了人生的所有目标了, 现在贵为列侯,食邑万户,已经很满足了,不需要过多封赏;而留县作为他与刘邦相遇的地方,他很怀念那里,因此作为封地,是他最大的心愿;他还说自己体弱多病,精力不济,不再适合在朝任职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很是感动,当初张良受他之邀,帮助他建立汉朝,可谓居功甚伟,现在张良却说自己很满足,只是怀念两人一起奋斗的日子,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愿望了,这样的人肯定不会造反,也是值得信任的。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于是,刘邦同意张良隐退,张良便彻底不上朝了,每天在家里修道养精,研究黄老之学,以此达到修道成仙的目的。

有人可能要说,张良为何不趁此机会离开长安,去别的地方隐居呢?

其实,张良不是没这么想过,但时机不成熟,毕竟汉朝刚刚建立,人心还未完全归附,张良的能力这么强,无论到哪里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反而让刘邦不放心,所以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长安。

第二件事,张良帮助吕后稳固刘盈的太子之位,从而取得吕后的信任。

张良与吕后第一次相见,是在前203年后吕后刚被项羽释放回来的时候,不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交际并不多,因为张良一直跟随刘邦出征在外。

作为一个外来户,张良与吕后的关系,自然比不了萧何、曹参、樊哙等吕后的老乡,但张良低调务实的个性,淡泊名利的品质,以及超高的智慧和谋略,却让吕后觉得有天然好感。

张良第一次与吕后扯上关系,是在前197年的时候,那时候汉朝皇宫发生了一件大事,刘邦竟然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事情是这样的,早在吕后回到刘邦身边之前,刘邦就娶了一个美貌如花的女人为妾,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戚夫人。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戚夫人不但貌美,而且能歌善舞,刘邦很宠爱她,后来她生下一个儿子刘如意,刘邦也很喜欢这个儿子。

吕后回到刘邦身边后,发现自己年老色衰,根本无法跟戚夫人相比,以后可能再不会得到刘邦的宠爱了,于是转变思路,以谋求自身地位稳固为首要目标。

后来,吕后经常参与重大事务决策,展示出了超高的政治才能,她的地位也因此稳固,儿子也被立为太子。

但是,到了前197年的时候,在戚夫人的不断要求下,刘邦打算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件事事关重大,自古立嫡立长,汉朝刚刚建立,刘邦就要废黜嫡子,改立庶子为太子,这件事影响太恶劣,群臣都表示反对。

反对声音最大的一个人,自然是丞相萧何了,而他之所以反对,不仅仅出于朝政稳固考虑,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因为他与吕后也算是政治同盟。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当时,张良早就隐退了,原本跟废立之事没什么关系的,但吕后的一个随从告诉他,只有张良可以帮助她。

吕后也认为,张良的智谋没人可比,于是派人去请张良,起初张良还不愿意卷入纠纷,她便让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劫持张良。

吕后的行为让张良意识到,如果不取得吕后的信任,那他是无法明哲保身的,于是跟着吕释之去见了吕后。

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说刘邦很尊敬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曾多次邀请他们,他们都不出山,如果吕后能请这四个人来辅佐刘盈,那刘邦必定认为刘盈十分贤能,就不会改立太子了。

吕后便写了一封信,然后派人带着厚礼去请商山四皓,商山四皓也认为太子不可废,于是下山辅佐刘盈。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有一天,刘邦去看望刘盈,意外发现商山四皓跟刘盈一起相谈甚欢,他感到非常诧异,认为刘盈竟然能到得到商山四皓,肯定是很贤能之人,并且刘盈羽翼丰满,如果这个时候废掉他,恐怕会造成恶劣影响。

自此之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刘盈的地位因此稳固,吕后感到很高兴,对张良也十分感激,两人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不过,取得刘邦和吕后的信任之后,张良的处境就更好了,但他想要彻底安全着陆,还需要一个更好的时机。

前195年,刘邦去世了,太子刘盈继位,吕后升级为太后,很快她就以刘盈年幼为由,开始执掌朝政。

在掌握大权之后,吕后对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进行了疯狂报复,她将除了薄姬之外的所有刘邦的妃子关押起来,这其中戚夫人作为她的最大情敌,被她单独关押在永巷做苦役,并设计杀掉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后来,吕后还不解恨,又下令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到厕所的茅坑当中,还让刘盈去看,刘盈当即吓得病倒了,自此之后郁郁寡欢,沉迷于酒色而无法自拔,当时他还派人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干得出来的事情,我有这样的母亲,怎么能治理得了天下呢?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这还没完,吕后又设计杀害刘邦长子刘肥,虽然没成功,但也迫使刘肥将一块肥沃的土地送给她的女儿鲁元公主。

可以说,吕后掌权之后,简直杀人杀红了眼,但她再怎么残忍,对张良还是很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张良没有野心,还曾帮助过她,而且身体不太好,没什么威胁。

那时候,张良为了修道,不怎么食人间烟火,身体十分消瘦,还生了重病,吕后得知后,感到非常着急,就跑到张良家中对她说,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你何苦如此?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张良听吕后这么说,便勉强开始吃饭,身体也稍微好了一些,这件事之后不久,他就以上书吕后,说要到外地去养病,吕后当即表同意。

张良是前186年才去世的,也就是他离开长安十一年之后,这段时间他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他来到湖北通城县黄袍山建了一个道观,在此修道直到去世。

我们可以发现,自从吕后掌权开始,他就突然“生病”了,并借此机会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可以说正是时候。

如果张良真病得那么厉害,后来也不至于活十一年,可见他为了离开长安,是有预谋的。

总的来说,张良之所以能平安着陆,还在于他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并利用自己的智谋取得刘邦和吕后的充分信任,并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做人也谨小慎微,最后在适当的时机远走高飞,成为一个方外之人。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