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的生活习性

狍子的生活习性: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晨昏活动,以草、蕈、浆果为食,雄狍仲夏才入群。

狍子是鹿类的一种,一共有两种:西方狍和东方狍,中国狍又是东方狍下的一个亚种,我们所说的傻狍子就是东方狍。

傻狍子体长约为1.5米,高约87厘米,尾巴很短,皮毛呈深赤褐色或者灰褐色。臀部有一块白色皮毛,非常明显,尤其是受到惊吓时,这块白色区域会炸毛,而猎人往往会循着这块“白镜子”追踪狍子。公狍子有角,角尖分叉,不过分叉不多,单角分叉不超过3叉,母狍子没有角。

狍子的生活习性

在我国境内,傻狍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和中部,其中东北地区的狍子最为多见,“棒打狍子,瓢舀鱼”说的就是东北地区的狍子和鱼比较多。

狍子不喜欢生活在乱石重叠的高山和枝叶茂密的森林,它们主要栖息在开阔的沼泽地和阔叶林等疏林地带,这有利于它们快速奔跑。

傻狍子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经常遭受猛兽和人类的袭击,所以它们平时总是小心翼翼,依靠灵敏的听觉和嗅觉来感知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信号。

它们通常在早晨和傍晚从树林里出来,到林缘地带或者草地上吃草,一边吃一边时不时抬头四处张望。一旦发现危险,狍子会立刻逃跑,它们的时速可达70~90千米,而且跳跃能力惊人,一跳可达5米。一般的沟谷、灌木丛、乱物堆等,都很难挡住它们。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傻狍子每次逃跑不到100米就会停下来,回头看看危险是否消除。如果猎人一枪没有打中狍子,它们甚至会停下来看看枪声是从哪里发出的,这给了猎人开第二枪的机会,傻狍子的名号便由此而来。

傻狍子到底有多“傻”

傻狍子的傻其实是对于人类而言,它们见到人不知道害怕,也不会躲,被猎枪射击也不会逃。

有些时候,如果一只傻狍子在栖息地附近的居民家中获取了食物,那么第二天甚至会把全家都带来讨要吃的,这简直就是把全家都送上门。

这主要是因为傻狍子对人类太陌生,不知道人类的危险性。如果是在栖息地遇到掠食者,傻狍子的这些“傻”反倒是它们自保的策略。

狍子的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对危险的感知非常敏感,一旦有猎物靠近,它们就会非常警觉地停下吃草。

此时狍子屁股上的白毛会炸毛,这在人类看来,恰好是明显的特征,方便猎人在密林中追踪它们,因为狍子其他部位的毛色与栖息环境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发现。

而实际上“炸毛”这种看起来很傻的行为,是为了向附近的同伴释放信号,告诉大家有危险,要赶紧跑。

狍子的奔跑速度很快,但跑一小段距离就会停下来观望,查看危险是否消除。这种行为在猎人看来特别傻,但在动物界却是一种节约体能的好方法。

狍子跑得快,但是不持久,往往奔跑不了多久就会疲惫不堪,不仅速度下降,甚至会累得一头扎进雪地里。

而跑跑停停的策略可以节约体力,要知道丛林中大部分猛兽的持久力都不强,它们没有一击致命的话,往往追捕猎物没多久就会放弃。

狍子还有一个行为在人类看来非常傻,就是它们在被猎人追捕时,总是围着山包转,跑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往其他山头跑,这让猎人很容易追踪到它们。

动物学家们发现,傻狍子在移动过程中,每走几十米或者更远就会排尿一次,每次尿量都不大,有时候还会排出粪便,这是明显的标记行为。

傻狍子之所以要对行走轨迹进行标记,是因为它们觉得走过的地方比较熟悉,会相对安全,它们的足迹链通常是闭合的轨迹。

狍子的生活习性

另外,狍子在冬天会寻找一个能够躲避寒风的地方,为自己打造一个栖息地。由于它们的孕期比较长,长达10个月之久,因此狍子一旦找到合适的栖息地,通常不会轻易离开。

那么当狍子被猎物追捕时,先是远离追击,保证自身安全,可当它们认为危险消除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它们不想因为远离此处而被冻死。但让它们想不到的是,猎人正在栖息地等着它们回来。

所以说傻狍子所有的“傻”行为,其实是对于人类而言,它们还没学会如何应对猎人的追击,但它们的“傻”恰恰是躲避掠食者的策略。

傻狍子为啥没有灭绝

有人可能会说,傻狍子这么傻,为什么还没灭绝?它们是凭借什么能力存活至今的?

事实上,如果它们没有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那么凭着这股“傻”劲儿,早就被猎人消灭干净了。

因此傻狍子没有灭绝的首要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强。

狍子的生活习性

当然了,狍子能存活至今,也离不开它们自己的生存智慧:

首先,傻狍子的警觉性可以让它们更容易发现危险,快速的奔跑能力让它们在被猎物追捕时得以逃脱,跑跑停停的习惯可以节约大量体力,在冬季节省能量。

其次,狍子在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发情,交配之后,受精卵会在子宫内游离140~150天,直到第二年的1月初才会着床。这让它们在怀孕初期很难从体型上判断是否怀孕,帮助它们在严寒的冬天更好地存活下来。

再者,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让狍子的生存空间逐渐恢复,少了猎人的猎杀,傻狍子也不会在人类跟前栽跟头,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