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后晋的都城在开封(今河南开封)。

公元904年,朱温拆毁长安城,将唐昭宗挟持到洛阳,三年后篡唐,定都于他的大本营汴州,设开封府。这不仅仅是一次朝代更替,一段混乱时代的开启,还标志着影响中国至今的一场变化:政治中心东移。

尽管此后李存勖灭梁,短暂地把都城迁回洛阳,然而936年,石敬瑭借契丹援兵攻灭后唐,次年又将都城迁到汴州,此后,后汉、后周、北宋、金国后期,都在开封建都。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现代修建的开封府景区

开封,众所周知是四战之地,后晋出帝石重贵不愿再向契丹屈辱称臣,几年便被亡国;北宋联金灭辽,两年后徽、钦二帝就成了俘虏。开封这座都城,在外敌面前无险可守,不似长安与洛阳。那么,为何后唐之后,都城为何不再设在更安全的长安或洛阳?

本文将试分析政治中心东移的原因、建都开封造成的问题,以及补救措施与影响。另需说明,本文所指的“都城”,是指最高的政治中心,即皇帝与朝廷的常驻之地。例如,洛阳在北宋仍保有西京地位,作为陪都,在本文分析中不被视作“都城”。

一、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东移

长安、洛阳地位下降,与开封(包括之后的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是唐宋时期政治中心东移的结果。政治中心东移,不是某朝某代皇帝个人好恶所能达到的。军事防御上并不占优势的东部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在五代之前从未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中心。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开封处于平原地区,不利于防守

然而在晚唐时期,北方长期陷入混乱。先有安史之乱,后有河朔三镇,加上唐末时期各大强藩的混战,经济破坏严重,北民大量南迁。加上长久以来经济开发导致关中自然环境恶化,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使开封逐渐在经济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中心东移,看似一个往东一个往南,毫不相关。但是,隋炀帝时凿通的京杭大运河,将这俩重大事件联系起来。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隋唐运河从江南先经汴州再到洛阳

北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穿城而过的汴河,就是隋唐运河中的一段,名叫通济渠(笔者按:另有北汴河,是天然河道)。经济重心南移后,朝廷日益依赖从水路运来的南方钱粮布帛等物,南方货物需要先经过开封,再运到洛阳。

古代运输自然不如今天的物流,货物损耗极大,成本极高。因此,定都开封在经济上更合算,从东南到开封的距离,较长安要近两千余里,比洛阳也短四五百里。而且,开封在当时水网稠密,具有呈放射形的大运河漕运网。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

因此,开封在经济上的优势,盖过了军事上的缺陷。北宋初年,赵匡胤迁都洛阳未果,就是个绝佳的例证。

赵匡胤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就感到开封处在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必须用重兵防范北方少数民族,恐怕“不出百年,民力殚矣”。于是,他曾几次与大臣商议,欲集思广益,然而支持者寡。

迁都洛阳的失败,与赵光义的暗中阻挠有一定关系,但大部分朝臣也确实认为开封具有洛阳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如果说赵光义反对迁都,是害怕赵匡胤将他排挤出朝廷中心,那么他即位后,以及大败于辽国之后也未迁都,说明宋廷确实更看重开封的经济优势。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宋太宗赵光义

迁都开封并不是一个错误,这符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发展方向,也是关中等地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承载力不足的无奈之举。不过,政治中心东移,定都开封、北京,也确实使唐以后的中原王朝更容易遭到北方民族的打击。北宋朝廷长期直面契丹威胁,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

二、开封军事防御上的劣势

群臣反对宋太祖迁都洛阳,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开封水网稠密,可以利用周边的水系展开防御。因此,赵匡胤在开封大兴土木,建设外城,将开封城的面积扩大了数倍,同时开挖护城河,形成了城内外多重的水陆防御体系。

经扩建后的开封城大致呈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层。外城是百姓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内城也称皇城,朝廷衙门与机构大多设在此中,宫城也称大内,即皇宫之所在。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北宋开封城(图源:地图帝)

开封除了有纵横交错的水道,利于防守和出击,还有一座人工湖与之连接。此湖名唤“金明池”,相传为张择端所作的另一幅名画《金明池争标图》,画的就是端午节时皇帝在此观看龙舟赛的场景。

如此巨大的人工湖,并不只是皇帝消遣的去处。事实上,这是水师的训练场。金明池始凿于后周显德年间,周世宗柴荣欲征南唐,苦于水军薄弱,故而凿池引水以练水师。北宋初年,金明池仍不断修缮,守城部队中水师也占有较大比重。纵横交错的水道与水师相配合,更便于对付不习水战的北方游牧民族。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金明池争标图》局部

不过,开封城在军事上的缺陷还是造成了严重后果。众所周知,北宋长期存在“三冗”,即冗兵、冗官、冗费。其中冗兵,以及宋朝过分强干弱枝的策略,既出于宋朝朝廷对地方的不信任,也是缺乏自然屏障的开封城防御的需求。

即便如此,北宋仍未逃脱迅速灭亡的命运。1118年,宋金达成海上之盟,最终于1125年夹击灭辽。然而,在灭辽过程中,金国发现宋军战斗力极低下,甚至不如灭亡前夕的辽国,于是在灭辽后转而灭宋。

徽宗治下的宋朝,虽然腐朽,各地爆发民变,其中最大的当推方腊起义,但远未动摇宋朝统治。北宋的灭亡,可以看作是一场成功的斩首行动。开封不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徽、钦二帝昏庸无能,使金国在短期内直捣北宋的统治中心。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康王赵构,作为靖康之变的漏网之鱼能够稳住南宋,足证宋朝并非气数已尽,这与西汉、西晋灭亡前的境况不同。倘若徽、钦二帝能在开封第一次被金兵围困后,立即采取行动,迁至易于防守的地区,靖康耻或许不会发生。

三、开封城与黄河泛滥

在我国历史上,河务一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对黄河的治理。宋朝以后,黄河决口与改道频繁,在下游形成了广阔的黄泛区,给沿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北宋时期,汴梁附近尚且水网稠密,华北远较明清时富饶宜居。然而,北宋为保护开封城,强行将黄河改道,埋下了巨大隐患。政治中心东移,逼迫北宋朝廷人为使黄河改道,黄河改道后来也促进了政治中心的进一步东移。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历代黄河河道图

由于数千年来的开发,黄河中上游植被大幅减少,致使黄河泥沙量剧增,下游河床在长期淤积下不断抬高,黄河决口成为下游地区的重大威胁。东汉以来,由于治理得当,直到宋初的近八百年间,黄河只是小范围决口。但是北宋朝廷的折腾,使黄河水患再度严重。

公元1048年(仁宗庆历六年),黄河决口后改道,十二年后,黄河再次决口。这两次决口形成两条支流,宋人分别称为“北流”与“东流”。这本是自然形成,并无大碍。

然而,宋太宗、宋真宗两代对辽战争接连败绩,仅在公元1004年大胜,从而签订澶渊之盟。宋廷深知盟约并不可靠,故而一直暗中防备。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澶渊之盟示意图,其中可见黄河在大名府附近分流

而黄河北流经过辽国境内,这使得黄河天险荡然无存,辽国反而可以沿着黄河南下进攻汴梁。因此,北宋朝廷执意将黄河改道南流,导致黄河多次决口。

北宋灭亡后,战乱又使得水患更加严重。1128年,东京守将杜充为阻挡南下的金兵,扒开黄河大堤,使河水南下夺淮入海。自此,黄河改为注入黄海,直至19世纪再次改道,才形成今日模样。

两宋之际的这次改道后,黄河流入淮河流域。杜充决黄河堤使之改道,不符合其自然流向,使夺淮后的黄河水患奇多。洪水凶猛自不必说,所携泥沙淤塞河湖,阻绝漕运,破坏生态,形成沙地与盐碱地(如河南兰考),黄河不定期决口与改道,使黄泛区难以稳定发展。

黄河泛滥使隋唐运河永济渠、通济渠淤塞严重,河南的经济地位下降,开封也由此失去贸易中心地位。关中、中原相继衰落,华北地区适合定都之处只剩下如今的北京。

 

后晋都城在哪里 后晋的都城名称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元朝重修大运河时,遂裁弯取直,直通大都,数百年间为北京提供了漕运支持,政治中心东移最终完成。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