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狄仁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追梦人 其它 256

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62岁狄仁杰谋反,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大喜过望,但很快,他就发现中计了,指着狄仁杰怒喝:“你耍诈!”

在影视剧中,狄仁杰是破案高手,天赋异禀,断案神乎其神,堪称东方的福尔摩斯:

华国祥儿媳遇害案中,狄仁杰看见房间里的苍蝇,就发现了投毒者的蛛丝马迹;

六里墩丝客被杀案中,狄仁杰借助托梦、求佛等手段,还真的得到了案件线索。

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破案事迹,比如黄金案、红丝黑箭案、四漆屏案、断指记、铜钟案等。

但这些,都只是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大唐狄仁杰》中的文学形象,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我们要探寻狄仁杰的真正结局,还是要回到史书中,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历任汴州判佐、大理丞、宁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务,有过不少判案经历。

只可惜,史书从未详细记载过他断案、判案的过程。

或许,断案判案,只是他最不出色的技能,不值得大写特写吧。

在真实的历史上,狄仁杰不仅是“东方福尔摩斯”,还是个刚正贤能、知人善用、驰骋疆场、忠心不二的李唐功臣。

只可惜,功劳卓著的狄仁杰,人生却异常坎坷颠沛,3次当宰相,3次被贬,还差点因谋反被杀。

好在,被贬只是他的自保手段,而他最后的结局,让人心安。

第一,断案刚正,坚守律法。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真正崛起,是在40多岁担任大理寺丞之际。

1年时间,他解决了大理寺积压的大量案件,涉案人员17000多人,并且无一人有怨言,无一人喊冤。

效率高,能力强,不足为奇,但无人喊冤,说明他办事,又快,又好。

最可贵的是,狄仁杰有信仰,他不肯冤枉任何一个人,哪怕自己有杀头的风险。

有一次,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不小心砍掉了昭陵的柏树。

这是大不敬之罪。

昭陵,是唐太宗的墓葬。

唐高宗李治知晓后,大为光火,当即要处死2人。但按照律法,2人罪不致死。

为了守护正义,狄仁杰直接和皇帝对线,坚称:“两人罪不至死!”

李治大怒:“砍了父皇陵墓的柏树,就是要置我于不孝的地步。”

《新唐书·狄仁杰传》: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

为了规劝李治,狄仁杰举了汉文帝的例子。

汉文帝,是公认的孝子皇帝。

当年,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对盗贼实行灭族的刑罚,但张释之制止了他。最终,汉文帝依据大汉律法,只杀一个人。

狄仁杰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李治,遵循律法,不会损伤他贤德孝顺的名声。

李治听完,这才罢休。

《新唐书·狄仁杰传》: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说实话,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皇帝在气头上,要杀人,狄仁杰却能冒着危险劝谏,可见他对律法的坚守,丝毫不输给包拯。

第二,贤能为民,官至宰辅肚量大。

在古代,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任何一个大官,都会讨好皇帝,但狄仁杰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显庆五年,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到汾阳宫游玩,路上会经过妒女祠。

大家都说,妒女祠里供奉的是春秋时期介子推的妹妹,如果衣着华丽的人从门口路过,一定会遭到风雨雷电冰雹子的袭击。

地方官担心武则天被冲撞,便打算重新再修一条大路。

但狄仁杰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辟邪?”

垂拱四年,狄仁杰在江南道做巡抚大使。

当时,地方迷信,建了很多淫祠,劳民伤财,还滋生很多蠹虫。

狄仁杰上任后,直接毁掉祠堂,禁止再建。

“仁杰奏毁一千七百所,惟留夏禹、吴太伯、季扎、伍员四祠。”

在古代那个官官相护,杀人只在一念之间的时代,狄仁杰的行为,冒了极大的风险。

若是武则天想要针对狄仁杰,事后只要装出点不舒服,狄仁杰就要受到惩罚;

他摧毁祠堂,禁止再建,若恰好遇到天灾人祸,极有可能被推出去背黑锅。

在当时,加点神乎其神的东西,来颂扬自己的功绩,几乎成了惯例。

可狄仁杰从来不屑如此,在他心中,百姓的生活安乐,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武则天称帝后,很欣赏狄仁杰,便把他提拔为宰相。

有一次,武则天问他:“你的功绩很多,但直到今天才成为宰相,你想知道谁在背后中伤你吗?”

狄仁杰却说:“我不想知道谁中伤我,就算知道了,我还是会和他当朋友。”

《旧唐书·狄仁杰传》:则天谓曰:“卿在汝南时,甚有善政,欲知谮卿者乎?”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则天深加叹异。

第三,带兵打仗,保卫一方。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狄仁杰能断案、能治国,但少有人知,在行军打仗上,狄仁杰也有卓越的才能。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作乱,狄仁杰被任命为刺史前往河北镇守。

抵达河北后,狄仁杰一改前任刺史此生耕种的做法,两手抓:一方面让百姓继续耕种,一方面做好防御计划。

后来,契丹听说了狄仁杰的名号,不战而退。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进犯河北,狄仁杰担任元帅,带着30万军队讨伐。

突厥听到狄仁杰带兵,吓得退兵。

此后,狄仁杰带着10万军队,收复了失地。

这一时期,狄仁杰已经年近70岁了。

此前,他从未正面当过大将军,可突厥却因为他带兵,而仓皇退兵。

可见,狄仁杰应该是个军事高手。

狄仁杰最大的功绩

公正严明,能文能武,但这都不是狄仁杰最亮眼的功绩。

狄仁杰最大的功绩,是匡扶李唐江山,彻底改变李唐的命运。

武则天登基称帝时,已67岁了,但她面临的环境很恶劣。

武家人、李家人都希望她早点死,绝大多数人都虎视眈眈盯着她的皇位。

晚年的武则天,不肯轻易相信别人,但她很信任刚正不阿的狄仁杰。

幸好,狄仁杰是个正直的人。

他为武则天举荐了不少贤能的人,比如有宰相之才的张柬之;契丹降将李楷固、骆务整;儿子狄光嗣;曾经想要杀他的仇敌霍献……

狄仁杰举荐才能,不看身份地位,不看家世背景,只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

而他举荐的这些人,都为李唐江山的稳固,出了大力气。

在皇位传承方面,狄仁杰力挺李显继位,反对把皇位交给武家人。

为了避免武则天做出错误决定,狄仁杰先提了先帝李治,唤起武则天的感情。

此后,他指出:“儿子当皇帝,母亲顺理成章进入太庙;但侄子当皇帝,姑姑能不能进太庙就是未知数了。至今为止,还没看见哪个皇帝把姑姑放进太庙的。”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这句话,基本上奠定了李唐江山的基础。

的确,母子关系、姑侄关系,高下立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狄仁杰的力挺下,最终,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了李唐。

被陷害的狄仁杰

狄仁杰为人正直,言语凌厉。

有人喜欢他,自然有人要害他。

不过,作为混迹官场的老手,狄仁杰拥有强大的自保能力。

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62岁的狄仁杰谋反,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大喜过望,但下一刻,他就发现自己中计了,指着狄仁杰怒喝:“你耍诈!”

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酷吏。

他出身无赖,曾因奸盗罪被捕入狱。他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捕风捉影地告密。

后来,武则天重用他,他就建立了推事院,拉帮结伙,组建了数百名无赖团队,还制造了各种残酷刑具,用于屈打成招。

这是个十足十的恶人,在办案时,最喜欢实行株连,动辄就要杀数千人。

《旧唐书》:来俊臣……凶险不事生产……曾于和州犯奸盗被鞫,遂妄告密……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按制狱,少不会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余家。

狄仁杰是正直之人,素来看不上这些酷吏。而来俊臣得势后,也把狄仁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时,狄仁杰不紧不慢,直接认罪:“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大家都以为狄仁杰疯了。

被人诬陷谋反,喊冤都来不及,为何要认罪?

殊不知,这就是狄仁杰的智慧了。

在兵书中,狄仁杰这一招,叫釜底抽薪。

根据大唐律法,一审问,就马上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免掉死罪。

只要不死、不上刑,狄仁杰才会有机会陈述冤情。

当时,来俊臣见狄仁杰认罪,大喜过望,美滋滋想着怎么宰割他时,武则天却突然把他叫了过来,下令:“召见狄仁杰,重审此案!”

原来,趁着来俊臣放松警惕,狄仁杰让狱卒给儿子送去了一封冤情书。

儿子狄光远收到信,当即把冤书给了武则天。

狄仁杰认罪不是目的,让武则天亲自过问此事,才是他的真正算计。

在武则天的亲自督办下,狄仁杰的冤屈得到了洗刷,但因为承认了谋反,他还是被武则天贬为了地方官。

《旧唐书·狄仁杰传》:武承嗣屡奏请诛之,则天曰:“朕好生恶杀,志在恤刑。涣汗已行,不可更返。”

表面上看,狄仁杰好像吃了亏。

但从沦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只要他能毫发无伤地出来,就是胜利,如今还有个地方官当,就是意外之喜。

狄仁杰欢欢喜喜地上任。

此后,任何人告狄仁杰的状,武则天都不理会了。

狄仁杰的最终结局

狄仁杰是忠臣,并且非常聪明。

他为国为民,胸怀百姓,还懂得保护自己,懂得变通和拐弯。

他做的4件事:弹劾唐高宗宠臣王本立、弹劾为唐高宗建造豪华行宫的官员韦弘机、劝诫盛怒下的唐高宗、不信妖言破除迷信,让唐高宗李治直呼他:“真大丈夫也。”

他支持李显继位,恢复李唐国号,提拔一批忠于李唐的人才,是非常罕见的人才。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享年71岁。

武则天为他辍朝三日,追赠文昌右相。

多年后,李唐皇室的唐中宗、唐睿宗等人,都争相追封他。

在小说中,狄仁杰是断案的传奇人物,而在历史上,他是拨乱反正的传奇人物。

相传,狄仁杰在做魏州刺史时,深得百姓爱戴,还给他立了生祠。

只可惜,他的儿子狄景晖,仗着父亲是宰相,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最后,百姓忍无可忍,砸了当初给狄仁杰立的生祠。

而这,或许是狄仁杰人生中,极少数非正面的事情。

但龙生九子,九子都不同。

个别儿子没出息,也难以掩盖狄仁杰的耀眼光芒。

不管怎么说,这位心怀百姓、心向大唐的治世能臣能够善终,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