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有哪些防治方法?

小二 其它 361

一. 高粱病害:

高粱上的病害主要有苗枯病、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等。

1.苗枯病: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部叶片扩展,会使红斑出现紫红色条斑,并慢慢枯死。

 

 

防治措施: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及早预防。实行轮作倒茬,用抗病品种,不在低洼积水田种,合理种植密度,用百菌清等苗期土壤处理。

2.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长梭形,浅褐色至褐色,边缘紫红色,早期可见不规则的轮纹,后期或雨季叶两面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子实体。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雨季湿度大扩展迅速,常融合成大斑致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用抗菌素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纹枯病: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高粱穗部,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较坚硬。使整个穗部变成黑粉,高粱孕穗打苞期症状明显。病穗苞叶紧实中下部稍膨大且色深,手捏有硬实感,剥开苞叶穗部出现白色棒状物,外围一层白色薄膜,抽穗后白色薄膜破裂,露出黑色丝状物及黑粉。主茎的黑穗除掉后,新长出的分蘖穗仍可形成黑穗。部分病株穗部形成丛簇状病变叶;部分病穗基部可残存少量小穗分枝,但不能结实;有的形成不育穗。

 

 

防治措施:秋季深翻灭茬,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药剂拌种用三唑类药剂效果最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干拌种子,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2-0.15%,15%三唑醇干拌种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15%,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2-0.16%。

二. 高粱害虫

常见的害虫有玉米螟、粘虫、地老虎、蛴螬、蚜虫、蓟马等。

危害叶片害虫

1.咀嚼式

(1)玉米螟

玉米螟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玉米上产卵。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玉米(心叶期)和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玉米穗及茎部。成虫常在晚上羽化,且有雄虫比雌虫早1—2天羽化的习性。白天多躲藏在杂草丛或麦田、稻田、豆地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和较强的性诱反应。幼虫孵出后有取食卵壳的现象。初孵幼虫行动敏捷,能迅速爬行,遇风吹或被触动,即吐丝下垂,转移到其他部位或扩散到邻近植株。

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最好用 bt、白僵菊、赤眼蜂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产卵期,人工释放赤眼蜂;卵孵化阶段,喷施 bt 可湿性粉剂;心叶期,采用白僵菌粉加细土配成菌土点心)。(2)农户通常选用1%或3%辛硫磷颗粒剂在高粱大喇叭口期进行丢芯预防,虽说量大容易烧芯,但属于精准防治,持效期较长,缺点是费工费时,已逐渐被当代农户淘汰。(3)在高粱大喇叭口期,选用杀虫剂时,应添加杀卵比较强的杀虫成分,如每亩用5%甲维盐20克+5%氯虫苯甲酰胺20毫升、12%虫螨腈·甲维盐40毫升+5%虱螨脲20毫升等,兑水60-80进进行均匀喷雾。

(2)粘虫

幼虫啃食叶片叶肉,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防治措施:防治粘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3龄前,此时幼虫食量小、危害轻、抗药力差,药剂防治效果好。当高粱百株虫量达60头以上时,在2龄幼虫盛发期进行应急连片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120∼180g兑水75公斤喷雾,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40∼50g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2.刺吸式

(1)蚜虫

高粱蚜在河南省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荻草或其它寄主的叶背或叶鞘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然后先在寄主植物的嫩芽、嫩茎上取食,后还到高粱上为害。7-8月份为害最重。

防治措施:大豆田出现点片危害时,可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选用2.5%敌杀死乳油、5%来福灵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225-300毫升,对水600-750升喷雾。

(2)蓟马

蓟马食性杂,危害广,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导致受害部位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同时传播病毒病,致叶片畸形,植株矮化,结荚数减少。受蓟马危害传播病毒后可造成15%左右减产,严重的可达50%以上。

防治措施:每亩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40毫升、10%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5%多杀霉素悬浮剂25-30毫升喷雾防治蓟马;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叶面肥喷雾,每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地下害虫:

(1)地老虎

幼虫食性很杂,白天潜伏土中,在夜晚的时候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作物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条。

(2)蛴螬

也就是金龟子的幼虫,取食玉米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

地下害虫防治措施:

1.土壤处理:可选用辛硫磷乳油,拌细土,撒在垄沟内,然后履土。

2.拌种: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毫升,拌种20-30公斤玉米种。

3.药剂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5%氯氰菊酯1000倍液+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