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小二 其它 88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有两句话,一句是与诸葛亮没有对战之前说的话,另一句是跟诸葛亮交手后说的话,两人一生唯一一次对决,对决前后的评价与感叹,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两大高手之间的对决吧;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魏国名将曹真已死,曹睿派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去抵抗诸葛亮,诸葛亮先击败名将郭淮,安排士兵割取魏国的麦子,司马懿一路狂奔直接奔向诸葛亮,而当司马懿赶到时,诸葛亮却跑了,司马懿跟身边的人说诸葛亮不懂用兵之道,我急行军千里,疲惫之师,如果诸葛亮懂得用兵的话,应该以逸待劳,这样我就危险了,因为诸葛亮这个细节,让司马懿误认为诸葛亮不会用兵,实际是诸葛亮的故意这么做,诱敌深入全歼司马懿之计。所以司马懿就写信给曹睿身边的人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计谋多而犹豫不决,不懂随机应变,他必定被我击败。司马懿说这话,一来可以跟曹睿说,诸葛亮不是我的对手,你可以放心,二来可以安稳士兵的士气,让士兵们觉得蜀军不可怕,他们必败无疑。司马懿这话一说完,就一路追赶撤退的诸葛亮,追上了司马懿又不敢进攻,诸葛亮停下来,司马懿就跟着停下来,诸葛亮撤退司马懿就追击,就这样追追停停,诸葛亮不攻击司马懿,司马懿也不攻击诸葛亮,很默契的配合,其实就是两人都是用兵高手,司马懿防守没有漏洞,诸葛亮无法攻击司马懿,诸葛亮撤退也没有防守漏洞,司马懿也无法攻击诸葛亮,所以才会出现你撤我追,你停我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因为诸葛亮是有目的诱惑司马懿大军,而司马懿却猜不透诸葛亮。

于是两人一直追追停停,直到诸葛亮退兵到卤城,诸葛亮才彻底停下来,不退了,因为诸葛亮选择在卤城与司马懿决战,这里相对于而言对蜀军作战有优势。为了让司马懿上当,诸葛亮把自己陷入绝境,兵分两路扎营,分别扎营在两座不同的山上,一路兵有王平带领,一路兵由自己带领,而司马懿率领大军一路,三路大军刚好形成了一种钳形攻势,而这样的钳形布兵对司马懿有优势,司马懿集中兵力,而诸葛亮把兵力分散,而且还把两支军队放在孤立的山上,是一种绝境,而且两军是无法互相支援的,跟当初马谡驻兵在山上对抗张郃一样,只是这次统帅是诸葛亮。这种布兵在用兵高手眼里就是典型的犯了低级军事错误,因为诸葛亮分散了兵力,还把两支军队扎在孤立无援的山上,这是典型的不会排兵布阵。这一点作为用兵高手司马懿当然也看出来,按照司马懿性格,这正是他击败诸葛亮的好时机,但是司马懿犹豫了,他猜不透诸葛亮到底要干什么,是诱惑自己还是真的不会用兵,所以迟迟不肯发起进攻。

司马懿沉得住气,身边的将是怎么受得了这气,身边的将是都纷纷请求出站诸葛亮,前面司马懿一直不敢攻击诸葛亮,将士们现在实在忍不住了,再不攻击蜀军就退回汉中了。但是司马懿还是有顾虑,非常的犹豫,可见司马懿用兵也是非常的谨慎,对于没有摸清对手的底细,不会轻举妄动,单凭这一点司马懿在三国用兵水平妥妥的一流水平。司马懿依旧不肯出兵,身边的将是都开始嘲笑司马懿“畏蜀如畏虎”,司马懿一听这话,哪里受得了,看了看身边的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作出了最终的判断,他觉得诸葛亮是真的不会用兵,多方面都证明诸葛亮不会用兵,诸葛亮前面错过以逸待劳伏击,现在又是错误的排兵布阵,更加确信诸葛亮不会用兵,而将士们现在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攻击蜀军,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于是决定像诸葛亮发起进攻,两人第一次正面对决拉开序幕。

司马懿也兵分两路进攻司马懿,一路派张郃攻击王平,说来也巧了,王平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马谡身边的副将,也算是张郃的对手,这次张郃又遇上王平,而且情况跟当时的马谡几乎一样,总指挥还是诸葛亮,马谡换成了王平。王平依然是居高临下,削弱了张郃的骑兵优势。张郃拼尽全力进攻王平部队,而王平的命令就一个,死守张郃的进攻。

而司马懿这边也亲自率军对诸葛亮军营发起进攻,结果司马懿一发起进攻,蜀军就被打败撤退,司马懿觉得蜀军大营如此不堪一击,于是司马懿觉得这可能是诸葛亮圈套,但是这时候诸葛亮现身了,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后,直觉告诉自己这就是诸葛亮大本营,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于是率全军追击。于是就有《晋书》中写的击败蜀军,蜀军溃败而逃,斩杀蜀军数万,当然蜀军溃败而逃是真的,斩杀数万是假的。蜀军溃败而逃是诸葛亮设置的虚营,给魏军表面上的溃败现象,进一步诱惑魏军进入后面的伏击圈。

张郃这边一直攻不下王平,损失惨重,不利于作战,于是退兵。司马懿这边也因为上当进入了诸葛亮伏击圈,蜀军居高临下的对魏军发起弓弩攻击,而魏国无法近身攻击蜀军,魏军损失惨重,军队混乱,此时魏延率领蜀军杀出,杀的司马懿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据《汉晋春秋》记载,杀敌甲首三千,意味着这次战争,司马懿损失至少三万人左右的军队。但是司马懿命大跑了,蜀军本应该乘胜追击魏军的,追了一段距离后,由于李严谎报粮草不足,要求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退兵,而此时曹睿得知司马懿战败,并没有责怪司马懿,而是立即派几万人马到前线支援司马懿,司马懿感觉自己又能行了,准备再找诸葛亮对战,找回前面战败的面子,于是派张郃追击,张郃建议不要追,诸葛亮不是战败而退,不适合追击以免中了埋伏,司马懿断定诸葛亮没有粮草,是真的退兵,为了预防诸葛亮是假退兵有埋伏,于是让张郃作为前锋追击,自己率大军紧跟其后,即便张郃遇到埋伏,自己能很快支援张郃。

但是司马懿又误判了对手诸葛亮的用兵才能,诸葛亮撤退设置了埋伏,张郃到木门时,被蜀军居高临下用弓弩射杀,张郃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全军覆没了,等司马懿赶到前锋部队时,前锋部队已经全军覆没,而且蜀军已经撤退了。

司马懿与诸葛亮经过这一次交战后,被诸葛亮打出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和诸葛亮正面打了,诸葛亮第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哪怕是千里请战,穿女人衣服也不跟诸葛亮对战,因为他知道自己打不过诸葛亮,只要自己死守,诸葛亮也拿自己没办法,诸葛亮会因为粮草不足而退兵。就这样司马懿把诸葛亮耗死了。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了,可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抬起头了,立马率十万大军追击蜀军,结果被姜维用诸葛亮准备的木像吓退,司马懿以为诸葛亮诈死,自己中计了,立马掉头就跑了,跑了很远后,百姓才告诉司马懿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说到:我能预测活诸葛亮,但预测不到死了的诸葛亮。于是民间把这件事称作:死诸葛走生仲达。此事件《晋书》《汉晋春秋》均有记载。

最后司马懿看了诸葛亮的军营,评价诸葛亮“真买天下奇才”。卤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破解钳形攻势的先例,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高级谋略战役,只是《三国志》没有记载,而《晋书》《汉晋春秋》记载不同,而被隐没,随着现代历史专家的研究和多方面史料参考,还原了真实的卤城之战的详细过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科一下卤城之战看双方交战的详细过程。

上述事迹参考史料《三国志》《晋书》《汉晋春秋》《资治通鉴》;司马懿从一开始评价看不起诸葛亮,跟诸葛亮对决后,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的转变,可见诸葛亮军事才能确实很高。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