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诘居士王维一生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20字

摩诘居士王维一生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扩展资料: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维

摩诘居士王维一生简介

王维资料汇总及王维诗简介

 

王维生平及王维诗简介

张勇编著《王维诗全集》汇评本

有题解汇评注释没有翻译和赏析,推荐。

共收录420首

有证据基本断定伪作或他人所作49首

371首基本确认王维所作

能大致确定写作时期的294首

不能确定的77首

294+77=371

371+49=420

按照数量掰开来算,少年行四首就算四首

按标题数量来看确定为王维所作的就不是371而是

323=121+157+45

个人书怀,亲友赠答,应制应酬

大概来分,早朝大明宫算个人书怀还是应制,吊唁死者算赠答还是书怀不太好区分

个人:歌咏抒怀

1.过秦始皇墓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洛阳女儿行(华贵)

4.李陵咏

5.桃源行

6.燕支行(雄逸)

7.少年行四首(雄逸)

8.被出济州

9.登河北城楼作

10.宿郑州

11.早入荥阳界

12.千塔主人

13.寓言二首

14.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15.渡河到清河作

16.寒食泗上作

17.观别者

18.淇上即事田园

19.偶然作六首

20.华岳

21.自大散关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22.清溪

23.纳凉

24.戏题磐石

25.晓行巴峡

26.不遇咏

27.归嵩山作

28.出塞作(雄浑)

29.使至塞上(雄浑)

30.凉州赛神

31.凉州郊外游望

32.从军行(雄浑)

33.陇西行

34.陇头吟

35.老将行

36.登辨觉寺

37.终南别业

38.终南山

39.白黿涡

40.投道一禅师兰若宿

41.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42.班婕妤三首

43.新秦郡松树歌

44.榆林郡歌

45.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46.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47.西施咏

48.晚春闺思

49.秋夜独坐

50.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辋川集

51.孟城坳

52.华子岗

53.文杏馆

54.斤竹岭

55.鹿柴

56.木兰柴

57.茱萸沜

58.宫槐陌

59.临湖亭

60.南垞

61.欹湖

62.柳浪

63.栾家濑

64.金屑泉

65.白石滩

66.北垞

67.竹里馆

68.辛夷坞

69.漆园

70.椒园

71.游感化寺

72.辋川闲居

73.积雨辋川作

74.戏题辋川别业

75.春中田园作

76.春园即事

77.山居即事

78.山居秋暝

79.田园乐七首

80.泛前陂

81.山茱萸

82.蓝田山石门精舍

83.山中

84.送别

85.早秋山中作

86.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87.辋川别业

88.登楼歌

89.别辋川别业

90.叹白发二首

91.饭覆釜山僧

92.瓜园诗

93.扶南曲歌词五首

94.早春行

95.渭川田家

96.送别

97.新晴野望

98.冬日游览

99.苦热

100.燕子龛禅师

101.羽林骑闺人

102.杂诗

103.夷门歌

104.黄雀痴

105.雪中忆李揖

106.寒食城东即事

107.过福禅师兰若

108.过香积寺

109.观猎

110春日上方即事

111.愚公谷三首

112.杂诗

113.听宫莺

114.听百舌鸟

115.田家

116.红牡丹

117.杂诗三首

118.相思

119.书事

120.失题

121.归辋川作

亲友:送别赠答

1.题友人云母嶂子

2.哭祖六自虚

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4.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5.济上四贤咏三首

6.济州过赵叟家宴

7.送孙二

8.寄崇梵僧

9.赠东岳焦炼师

10.赠焦道士

11.赠祖三咏

12.喜祖三至留宿

13.齐州送祖三

14.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二首

15.赠房卢氏琯

16.淇上别赵仙舟

17.送严秀才还蜀

18.送孟六归襄阳(自然)

19.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20.送从弟蕃游淮南

21.送崔兴宗

22.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23.山中寄诸弟妹

24.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25.寄荆州张丞相

26.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

27.双黄鹄歌送别

28.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29.灵云池从从弟

30.送岐州源长史归

31.资圣寺送甘二

32.哭孟浩然

33.谒璇上人并序

34.送丘为往唐州

35.戏赠张五弟堙三首

36.赠裴旻将军

37.送丘为落地归江东

38.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并序

39.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40.青雀歌

41.酬黎居士淅川作

42.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43.哭殷遥

44.送殷四葬

45.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46.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47.重酬苑郎中并序

48.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49.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

50.与卢象集朱家

51.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歌二首

52.赠李頎

53.待储光羲不至

54.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55.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56.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57.酬诸公见过

58.赠刘蓝田

59.送陆员外

60.送徐郎中

61.送李雎阳

62.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63.同崔兴宗送瑗公

64.送秘晁监还日本国

65.送缙云苗太守

66.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

67.送李太守赴上洛

68.送崔五太守

69.过崔驸马山池

70.故人张諲工诗善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71.送张五諲归宣城

72.送张五归山

73.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74.酬郭给事

75.郑果州相过

76.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77.别綦毋潜

7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9.答裴迪

80.赠裴十迪

81.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82.赠裴迪

83.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84.酌酒与裴迪

85.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

86.过化感寺昙兴上人山院

87.临高台送黎拾遗

88.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89.林园即事寄舍弟

90.山中示弟等

91.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92.送贺遂员外外甥

93.问寇校书双溪

94.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95.口号示裴迪

96.口号又示裴迪

97.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98.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99.同崔傅答贤弟

100.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之作

101.崔兴宗写真

102.送崔九兴宗游蜀

103.送杨长史赴果州

104.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105.送钱少府归蓝田

106.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107.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108.送邢桂州

109.酬张少府

110.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11.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112.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113.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114.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115.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116.酬慕容上

117.座上走笔赠薛据慕容损

118.李处士山居

119.丁寓田家有赠

120.过李揖宅

121.送六舅归陆浑

122.送权二

123.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

124.赠吴官(调皮)

125.送李判官赴江东

126.送张判官赴河西

127.送张道士归山

128.送平淡然判官

129.送刘司直赴安西

130.送方城韦明府

131.送李员外贤郎

132.送梓州李使君

133.送友人南归

134.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135.戏题示萧氏外甥

136.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137.送方尊师归嵩山

138.送杨少府贬郴州

139.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140.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141.送熊九赴任安阳

142.哭禇司马

143.赠韦穆十八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144.鸟鸣涧

145.莲花坞

146.鸬鹚堰

147.上平田

148.萍池

149.寄河上段十六

150.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

151.送元二使安西

152.送沈子福归江东

153.剧嘲史寰

154.过太乙观贾生房

155.答张五弟

156.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157.送韦评事

工作:应制干谒

1.赋得清如玉壶冰

2.息夫人

3.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华贵)

4.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5.和使君五郎望远思归

6.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首(韦抗,刑部尚书,分掌吏部选事,开元十四年卒)

7.上张令公

8.献始兴公

9.韦给事山居

10.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

11.韦侍郎山居

12.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13.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14.和尹谏议史馆山池

15.汉江临泛

16.送封太守

17.送康太守

18.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19.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20.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21.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22.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华贵)

23.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24.和太常韦主簿温汤寓目

25.奉寄韦太守陟

26.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27.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万国衣冠拜冕旒)

28.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29.奉和圣制十五夜燃灯继以酺宴应制

30.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31.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寺卿归安西应制

32.大同殿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其事

33.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34.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臣上寿应制

35.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36.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37.敕赐百官樱桃

38.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39.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40.冬夜书怀

41.左掖

42.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43.早朝二首

44.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45.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录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新唐书·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录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唐才子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集异记》(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集)载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对弹奏郁轮袍事件艺术加工。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藉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师子》,坐出官。《黄师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廷。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今崇义里窦丞相易直私第,即圆旧宅也,画尚在焉。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王维年谱(张铁民)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於武后长安元年,卒於肃宗上元二年(701-761)。

701辛丑周则天帝大足一(长安一)

■帝在东宫。郭元振为凉王、都督。拓境千五百里,军粮支数十年。

▲王维生。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於武后长安元年,卒於肃宗上元二年(701-)。

702壬寅周则天帝长安二

■帝在东宫。突厥寇盐夏。薛季昶、张仁愿御之。

▲王维二岁。

703癸卯周则天帝长安三

■帝在东宫。唐休璟相。贬魏元忠。

▲王维三岁。

704甲辰周则天帝长安四

■帝在东宫。复作大像。崔玄晖相。姚玄之为灵武安抚大使。张柬之相。

▲王维四岁。

705乙巳唐中宗神龙一

■正月,张柬之、崔玄晖、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举兵诛张易之、昌宗,迁太后於上阳宫。帝复位。复国号曰唐。立韦氏为后。以武三思为司空。赐柬之五人王爵,罢其政事。韦后用事。太后崩。柬之出为刺史。

▲王维五岁。

706丙午中宗神龙二

■太平、安乐公主各开府置官属。敬晖等出为刺史。贬五王,寻杀之。立重俊为太子。

▲王维六岁。

707丁未中宗景龙一

■太子重俊起兵诛五三思父子,兵溃而死。

▲王维七岁。

708戊申中宗景龙二

■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仁愿相。用墨敕邪封官。安乐公主适武延秀。上官氏为昭容。

▲王维八岁。

709己酉中宗景龙三

■无纪事。

▲王维九岁。知属辞。

710庚戌中宗景龙四(睿宗景云一)

■六月,韦后弑帝立温王重茂。临淄王隆基起兵讨韦氏,诛其属。隆基为平王。相王旦复位,废重茂为温王。

▲王维十岁。

711辛亥睿宗景云二

■默啜请和。郭元振、张说相。太平公主复邪封官。贬姚、宋。置十道按察使。郭元振、张说罢。召司马道士至京,寻许还山。

▲王维十一岁。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

■八月,传位太子,尊帝为太上皇。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贡。▲王维十二岁。

713癸丑玄宗开元一

■以高丽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地方二千里。郭元振相。太平公主诛。力士知内侍省。张说、刘幽求相。讲武骊山。贬元振。姚元之相。张说出为刺史。幽求罢。

▲王维十三岁。

714甲寅玄宗开元二

■置左右教坊。汰僧道。突厥围北庭逋护,郭虔瓘击斩其子。毁天枢焚朱玉锦绣於殿前。薛讷败於契丹。作兴庆宫、花萼楼、勤政楼出宫人。吐蕃寇陇右。敕诸州修常平仓法。薛讷大破吐蕃。幽州节度经略大使。

▲王维十四岁。

715乙卯玄宗开元三

■薛讷为凉州大总管、郭虔瓘为朔州大总管以备突厥。置侍读官,以马怀素、褚无量为之,待以师傅礼。郭虔瓘为安西四镇经略大使。张孝嵩西域,八国请降。

▲王维十五岁。离家赴长安。

716丙辰玄宗开元四

■太上皇崩。拔曳固斩默啜以降。突厥降户叛,薛讷、王晙讨之。姚崇罢。宋璟、苏頲相。

▲王维十六岁。在长安。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

■行幸东都。置营州都督於柳城。令史官随宰相入侍,群臣对仗奏事。访逸书。

▲王维十七岁。在长安,间至洛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

■令州县行乡饮酒礼。还西京。吐蕃请和,以舅甥署誓文。

▲王维十八岁。在长安。

719己未玄宗开元七

■徙宋王宪为宁王。

▲王维十九岁。在长安。七,月赴京兆府试。

赋得清如玉壶冰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

■宋璟、苏頲罢。源乾曜、张嘉贞相。

▲王维二十岁,在长安。春,就试吏部,落第。是年,每从岐王范等游宴。

721辛酉玄宗开元九

■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宇文融为劝农使。突厥求和。敕举县令。姚崇卒。张说相。王君■为河西陇右大使。造黄道游仪。▲王维二十一岁。是春,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大约在是春。寻坐累,谪济州司仓参军,是秋离京之任。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722壬戌玄宗开元一0

■幸东都。置朔方节度使张说兼领之。内侍杨思勗讨平安南。北庭节张嵩大破吐蕃。张说建议始募兵充宿卫,兵农之分自此始。▲王维二十二岁。在济州。

723癸亥玄宗开元一一

■北巡,以并州为太原府,置北都。张嘉贞罢。置丽正书院。始置长宿卫。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王维二十三岁。

724甲子玄宗开元一二

■选名臣为诸州刺史。以杨思勗为辅国大将军。宇文融为御史中丞。明,兼户部侍郎。如东都。

▲王维二十四岁。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

■更命长从宿卫为(弓广)骑。命宰相饯诸州刺史于洛滨。更集仙殿为贤殿,置学士、直学士。十一月,封泰山。十二月,还东都。大年。

▲王维二十五岁。是年,裴耀卿仍为济州刺史,维亦仍在济州;祖咏擢第授官后东行赴任,尝过济州,维留之宿,且送之制齐州,赋诗赠别。

喜祖三至留宿

赠祖三咏

送别(《万首唐人绝句》题作〈齐州送祖三〉)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

■张说修五礼。李元紘相。说罢。户部奏户口极盛。▲王维二十六岁。是夏之前,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727丁卯玄宗开元一五

■王君■击吐蕃於青海西。作十王宅、百孙院。赐贵近丝一綟宫珠育蚕。苏頲卒。吐蕃陷瓜州。盗杀王君■。还西京。萧嵩为河西节御吐蕃。

▲王维二十七岁。官淇上疑在是年。

728戊辰玄宗开元一六

■杨思勗讨平岭南獠。张说兼集贤院学士。行开元大衍历。▲王维二十八岁。隐淇上疑在是年。

729己巳玄宗开元一七

■朔方节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赐名振武军。宇文融相。八月生日为秋节。融贬聚敛之臣始此。

▲王维二十九岁,在长安。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是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赠维,维亦有诗送之。

送孟六归襄阳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

■令百官休日选胜行乐。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奏循资格。吐蕃入贡。

▲王维三十岁。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

■以诗书赐吐蕃。幸东都。

▲王维三十一岁。妻亡约在是年。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还西京。

▲王维三十二岁。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

■遣大门艺讨渤海不克。韩休相。左丞相宋璟致仕。休罢。张九龄。分天下为十五道,置采访使。

▲王维三十三岁。是年前,房琯为卢氏令,维有诗赠之。诗:

赠房卢氏琯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

■幸东都。李林甫相。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京城置丐者病坊。

▲王维三十四岁。仍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玄隐於嵩山。

上张令公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

■册寿王妃杨氏。

▲王维三十五岁。春,仍隐於嵩山。寻拜右拾遗,遂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献始兴公(张九龄)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

■北庭都护盖嘉运击破突骑施。始敕礼部侍郎掌贡举。张守珪使讨击使禄山讨奚、契丹,败绩,送京师,上赦之。张九龄争之,不听。守珪奏史思明为果毅。九龄罢,以李林甫、牛仙客并相。

▲王维三十六岁。在东都,为右拾遗。冬十月,随玄宗还长安。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

■崔希逸破吐蕃。贬九龄为荆州长史。杀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林甫爵晋国公、仙客豳国公,以刑措也。宋璟卒。武惠妃卒。

▲王维三十七岁。自春徂夏,在长安任右拾遗。秋,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本年四月张九龄贬荆州长史后,维有诗寄之。

寄荆州张丞相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

■立忠王璵为太子,改名亨。封南诏婆逻阁为云南王,居太和城。罢龙军。

▲王维三十八岁。五月,崔希逸改任河南尹,维旋亦自河西还长安。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

■贬张守珪。盖嘉运击擒突骑施可汗骨啜。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始南面赠弟子为公、侯、伯。吐蕃入寇,御之。是岁户口极盛,行者万里持半兵。

▲王维三十九岁。在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

■张九龄卒。

▲王维四十岁。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哭孟浩然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

■吐蕃入寇,击破之。宁王薨,追谥曰让皇帝。吐蕃陷石堡城。▲王维四十一岁。春,自岭南北归,尝过瓦官寺谒璇禅师。隐居终南山约始於是年归长安后。

谒璇上人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

■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改官名。享玄元皇帝於新庙。李适之相。厥始微。

▲王维四十二岁。在长安。是年转左补阙。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

■禄山入朝。转运使韦坚引滻水作广运潭成。

▲王维四十三岁。在长安。仍官左补阙。维与王昌龄、王缙、裴迪集青龙寺(在长安新昌坊,参见《长安志》卷九)悬壁上人院,共赋诗(维诗题曰〈青龙寺悬壁上人兄院集〉),约在此年(说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页)

青龙寺悬壁上人兄院集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

■改年曰载。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王维四十四岁。仍在长安为左捕阙。始营蓝田辋川别业最晚当在本年。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

■回鹘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边稍安,而回鹘遂全有突厥故地。怀仁卒,葛勒立。以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河东节度使。以杨太真为贵,更为寿王册妃韦氏。安禄山败奚、契丹。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

■禄山入朝。转运使韦坚引滻水作广运潭成。

▲王维四十三岁。在长安。仍官左补阙。维与王昌龄、王缙、裴迪集青龙寺(在长安新昌坊,参见《长安志》卷九)悬壁上人院,共赋诗(维诗题曰〈青龙寺悬壁上人兄院集〉),约在此年(说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第一二八、一二九页)

青龙寺悬壁上人兄院集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

■改年曰载。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

▲王维四十四岁。仍在长安为左捕阙。始营蓝田辋川别业最晚当在本年。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

■回鹘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於是北边稍安,而回鹘遂全有突厥故地。怀仁卒,葛勒立。以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兼河东节度使。以杨太真为贵,更为寿王册妃韦氏。安禄山败奚、契丹。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

■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自是精兵皆聚於西北边,中国始无武备。哥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王维四十九岁。仍官库部郎中。闰六月,萧嵩薨,秋末下葬,维为作挽歌。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

■封西岳。赐禄山爵东平郡王,将帅封王自此始。以禄山兼河北采访使赐杨钊名国忠。南诏王阁罗凤反,陷云南郡。

▲王维五十岁。是春,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

■为禄山起第於亲仁坊。禄山兼河东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败绩,杨忠仍以捷闻。武库火。高仙芝击大食,败绩。禄山讨契丹,败绩,以国忠领剑南节度使。

▲王维五十一岁。是年守母丧,仍居辋川。十月,吴郡别驾前京

兆尹韩朝宗葬於蓝田白鹿原,维为作墓志铭。

唐故京兆尹长山公韩府君墓志铭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

■禄山击契丹。国忠为御史大夫。林甫死,国忠相。

▲王维五十二岁。三月初,服阙,拜吏部郎中。是年吏部改为文部后,仍守此职。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

■追削林甫官爵。哥舒翰兼河西节度使。如华清宫。

▲王维五十三岁。仍官文部郎中。是夏,李■出为睢阳太守,维有诗送之。是秋,晁衡还日本国,维作诗赠行。又,本年九月衡岳瑗公南归,维尝与崔兴宗共赋诗送之(据〈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同崔兴宗送瑗公〉可知)。

送李睢阳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

■禄山入朝,加左仆射,归范阳。李密伐南诏,败没,国忠更以捷闻。

▲王维五十四岁。仍官文部郎中。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

■禄山请以蕃将代汉将,从之。哥舒翰入朝,留京师。如华清宫。十月,禄山反。遣封常清儒翁京御禄山。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以仙芝统军屯陕。封常清败於虎牢。禄山陷东京。仙芝退保潼关,河俱陷。制太子监国。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俱起兵讨贼斩仙芝、常清,以哥舒翰为副元帅。郭子仪使李光弼、仆固怀恩击禄山兵,进拔马邑。

▲王维五十五岁。转给事中。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

■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许远为睢阳太守。贼史思明陷常山,陷九郡。子仪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光弼入常山,执安思义与思明,大败之。真源令张巡起兵雍邱讨贼。子仪、光弼与思明战於九门败之,进拔赵郡。又战於嘉山,大败之,复河北十馀郡。六月,哥舒战於灵宝,大败,贼遂入关。国忠定议幸蜀。帝出奔蜀,次马嵬,忠及溎妃诛。留太子东讨贼。子仪、光弼闻京师陷,引入井陉。七月,太子即位於灵武,尊帝为上皇。上皇至蜀。令狐围雍邱。

▲王维五十六岁。仍为给事中。上年十一月,安禄山反。是年六月,禄山兵陷潼关,寻入长安;玄宗奔蜀,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服药取痢,伪称瘖疾。禄山素知其才,遣人迎置洛阳,拘於菩提寺,迫以伪署。七月,肃宗即位於灵武,改元至德。八月,禄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命梨园诸工奏乐,诸工皆泣,维於菩提寺中闻之,悲甚,潜赋凝碧诗。九月之后,被迫为禄山给事中。○元崇至辋川访维,疑在本年六月长安陷落之前,是时维仍官给事中。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

■上皇在蜀。安庆绪杀禄山。杀建宁王倓。思明寇太原,光弼破之。子仪平河东。庆绪使思明守范阳。李成式讨平永王璘。上皇遣使张九龄。张巡击走尹子奇。子仪战於清沟,败绩。张镐相。九,子仪收复西京、华阴、弘农。十月,睢阳陷。子仪收复东京,取阳及河内。帝入西京。庆绪走保邺。十二月,上皇自蜀还西京。以张氏为淑妃。思明等降。

▲王维五十七岁。九月,唐军收西京。十月,收东京。唐军入东京后,维及诸陷贼官皆被收系,寻勒赴西京。维在西京,与郑虔、张通等并囚於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十二月,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维以凝碧诗尝闻於行在,又是时其弟缙官位已显,请削己职以赎兄罪,肃宗遂宥之。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

■李辅国用事。徙楚王俶为成王。置观察使。立成王为太子,更名豫思明复反。命子仪等九节度讨班庆绪,以宦者鱼朝恩为观军容使。拔卫州,遂围邺。

▲王维五十八岁。是春复官,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官舍人时,同贾至、岑参、杜甫等并为两省僚友,唱和甚盛。是年六月之前,严武为京兆少尹,维尝与之往来。是秋,复拜给事中。请施庄为寺,当在此年。是年,贾至官中书舍人(参见《旧唐书》本传),尝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王维、岑参、杜甫等并有和章。

和贾舍人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759己亥肃宗乾元二

■思明称燕王。九节度兵溃於相州。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僭称帝。弼大败思明於河阳。召子仪还京。▲王维五十九岁。仍官给事中。是年沙门惠干进所注《仁王经》,维代为作表。是春,钱起为蓝田县尉(说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第四三二至四三六页),与有相互酬和之诗:维赋〈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起作〈酬王维春夜竹停赠别〉;维另赋〈送钱少府还蓝田〉,起又作〈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据上述钱起和章,可推知本年春维仍官给事中。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送钱少府还蓝田

左掖梨花

送韦大夫(陟)东京留守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

■子仪领邠宁。光弼破思明於怀州,又破之於河阳。刘晏为户部侍郎,度支使。江淮都统刘展反。明年讨平。李辅国迁上皇於西内。制仪统诸道兵定河北,鱼朝恩沮之。光弼拔怀州。,擒安太清。▲王维六十岁。是春,严武为河南尹,赴任前至维宅访别,人赋十韵。夏,转尚书右丞。

诗:河南严尹见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门下起赦书表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

■光弼与思明战於邙山,败绩。河阳、怀州皆陷。史朝义杀史思明。梓段子璋反,讨平之。以光弼为太尉,统八道镇临淮。加辅国兵部尚。以建子月为岁首。始朝上皇於西内。

▲王维六十一岁。仍官尚书右丞。是年春,弟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上〈责躬荐弟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缙得还京师。五月四日,缙新除左散骑常侍,维进上谢恩状。七月,卒,葬於辋川。○关於维的卒年,《旧唐书》本传说:「乾元二年七月卒。」《新唐书》本传则云:「上元初卒,年六十一。」《赵谱》定卒於本年七月,并说:「集中有〈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其系尾年月,乃上元二年五月四日¨¨¨则新史之说为优也。」又傅璇琮指出:「《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三)底明确记载:『上元辛丑,尚书左(右?)丞王维卒。』」(《唐代诗人丛考》第一一三页)按,赵、傅之说皆可信,今从之。文:

责躬荐弟表

旧唐书王维乾元二年(759)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新唐书王维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上元元年760)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所以根据新旧唐书记载王维是699或者700年生

新旧唐书都说弟弟王缙建中二年(781年)卒,年八十二岁,王缙是700年生实锤了。

这是王维诗的数量自己王维大致的生平。那么王维的诗在感情内容上,前面介绍过,有侠气有俗心像《少年行四首》,有酸楚有无奈像《被出济州》《齐州送祖三》,有豪气有悲情比如《观猎》《老将行》,有对出世的向往比如《青溪》也有对经世致用的追求比如《上张令公》《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王维实际上是内心非常矛盾的一个人。但尽管如此,王维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的雍容闲雅。

王维幼年丧父,少年求官,青年被贬,中年闲居丧妻。想归隐吧,条件不允许,这点王维在《偶然作六首》的前五首有着很现实很深刻的思考。去从政吧,政治环境不好,唐玄宗越来越昏聩,王维跟了三任领导,领导被小人陷害排挤而倒台,而倒台的时候王维都要跟着受牵连。

然而我们提到王维,至少我在想到王维的时候,脑子里根本就没这些破烂的遭遇和纠结的心绪。

我想到的是一个人,他没有俗事缠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烦恼,他衣着得体神态从容,用全部的心神去体会生活和自然的美好。笼统的来说就是过得很舒服的一个人。

(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类比之下,我想到杜甫我总感觉他穿的衣服都是破的,还吃不饱,过得不得劲。

想到李白,我感觉他手里拿着酒杯,衣服扣子还开了,嘴里嚷嚷这我要干翻这操蛋的生活。

我相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那么这种感受是从哪来的,是什么让王维战胜了前尘种种而成就了这样的形象,我们接下来将从他最为世人熟知和称道的山水田园诗中找寻答案。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