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母语是什么,十几亿人口的印度既然没有自己的“普通话”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一个国家的认同基石。

遍观整个文明世界的历史,再无一个主权国家像今天的印度这般:只1个国家,却有着122种语言。

这122种语言,包括22种印度宪法第八附表中所列出的语言,也即表列语言,以及各邦确认的、使用人数超过1万人的100种语言,也即非表列语言。

但在这122种语言之外,还有1474种无法确定的语言,存在于这块土地上。

根据2011年的普查统计,印度96.71%的人口母语为表列语言,3.29%的人口母语为非表列语言或“其他语言”。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普及程度前10的语言分别是: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提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古吉拉特语、乌尔都语、卡纳达语、奥里亚语、马拉雅拉姆语。

这些语言涉及到了四大语系——印欧语系语言的使用人数占比为78.07%,达罗毗荼语系语言的使用人数占比19.64%,南亚语系语言占比为1.11%,汉藏语系语言占比1.01%。

好听点说:印度是语言的活宝库;

难听点说:印度上千年文明史,却连基本的民族整合都没完成。

语言演变背后是历史的演进,要想看透印度历史的演进逻辑,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适宜的钥匙。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概括地说,印度当下的语言现状有3种怪象:

其一,非母语英语,却力压使用最广的印地语,成为了印度最具“话语权”的语言。

尽管,在印度,只有10%的人口能熟练使用英语。

10%的人就能决定“语言霸主”?

因为使用英语的这群人包括了控制着印度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精英群体。请注意,是所有,不是基本、也不是几乎所有,是所有。

这些高种姓的“肉食者”,在全球视野中制造出印度是一个“英语国家”的假象,尽管绝大多数中低种姓的印度人,只能说句“sorry”。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其二,印度正儿八经的母语梵语,也就是佛经原典所使用的语言,在现在的印度已经濒于灭亡。

梵语的使用人口,仅占印度人口比例的0.49%,甚至还没有世界其他国家学习梵语的人数多,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中国主流学界所学的“印度语”,包括玄奘法师所学的印度语、季羡林老先生所学的印度语,都是梵语。

其三,“印度语”啊,其实是个伪概念。印度至今没有国语——压根儿就不存在印度语。

印度独立之初,曾经想把印地语作为国语或者唯一的官方语言,但遭到地方语言民族主义势力的激烈反对,最后只得妥协,出台了一个“三语方案”。

什么三语方案?简单说,规定学校必须教三种语言,即本地区语言、英语、印地语(在非印地语地区)或其他一种地区语言(在印地语地区)。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民族母语濒死,外族语言霸权,13亿人的国家连个“普通话”都没有!

语言怪象,切断了民族整合的步伐。说着122种语言的印度人的国家认同,注定是支离破碎的。

而强人莫迪及他身后的印度人民党,又选择了一条整合国家认同的不归路——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地语”一词源自中世纪外来穆斯林入侵者对印度教徒的称呼。在印度人中,总会引起“印度教徒的语言”的联想。

莫迪抓住了这一文化认知,上台以后,大力推崇“印地语优先”,并将印地语与印度教绑定,着力将印地语扩展为所有印度教徒的通用语。宝莱坞也推波助澜,90%以上的电影语言,都使用印地语。

从本质上来说,印地语打的是宗教民族主义的牌,印地语背后是印度教。

以主流宗教,整合国家认同,听起来合理,但却是南辕北辙。

因为莫迪误诊了印度国家认同缺失的病根——问题不在印地语,问题是在英语。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别看印地语的使用人数最多,但影响力最大的语言,还是英语。这算是从大英帝国殖民时期便种下的文化遗毒。

本质上来说,英语的强势存在才是阻碍印度建构国家认同的根本障碍。

第一,英语连着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绝大多数印度人的英语是后天习得的,这需要相当程度的教育资源投入,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条件。

英语就此成了一道“语言种姓”——只有高种姓的上层人,才有机会习得英语。英语无疑加剧了印度阶层固化,给底层人已经窄得离谱的上升通道,又加了一道门闩。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第二,英语加剧民族间分化。

英语的强势地位必然阻碍印度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整合,简单讲,英语的强势会消解本土语言的地位。

举个例子来说:

在人口近8000万的泰米尔纳德邦,80%该邦人口,拒绝选择印地语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而是选择了英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英语连着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在印度阴魂不散,招魂幡便是英语。

印度上层人,包括尼赫鲁在内,在英语教育下长大,意识形态、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受到了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影响。

他们在内心将自己定位为西方人,仰望西方模式和技术,渴求西方世界的认同。

于是,在印度独立半个世纪后, “西方中心主义”仍然笼罩在印度上空,造成印度的各种制度、政策“水土不服”。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讲到这儿,朋友们应该能咂摸出其中语言背后深邃的民族文化心理了。

为何印度人没有印度认同?

莫迪将病根儿归咎到宗教上,力图通过宗教,建构国家认同,不惜牺牲掉所有非印度教徒。

但实际上,病根儿哪里是宗教,真正对病根是殖民主义与种姓制度对印度国家的双重割裂。

本质上,还是阶层社会的压迫、“宗主国”的压迫,撕裂了社会。

从政治上摆脱前殖民国家并不难,但从精神上摆脱殖民主义影响,则必须要剪除外族语言——英语在本土文化中的强势地位。

哪有一个“主权国家”,却仰别国文化、别国语言之鼻息的?

不向英语开刀、不向“精神英国人”开刀,莫迪如何能建构“印度人”的认同?

印度,为何没有国语?英国70年前下的套!被英语殖民的印度文化

或许莫迪不记得英国殖民者当年的冷血宣告:

“我们统治印度,就是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形成一个能够起媒介作用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而其趣味、观点、道德和心智是英国式的”。

不消灭这个阶层,妄谈精神上的独立,可笑,也可叹。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