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正史解释)

当年一场巫蛊之祸,让卫氏和李氏家族两败俱伤,渔翁刘弗陵成了最大受益人,他8岁登基,14岁识破谗臣阴谋,但他的一生都活在霍光的阴影中。

刘弗陵怎么就成渔翁了呢?

这事儿得从巫蛊之祸说起,巫蛊案让太子刘据被族灭,这下太子之位就空了出来。

广陵王刘胥一直被汉武帝认为不适合做皇帝的人,那接下来就是昌邑王刘髆的机会最大。

 

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正史解释)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广利和刘屈氂联合起来试图将刘髆扶上太子之位,但这事儿被汉武帝发现了。

正好汉武帝在彻查巫蛊案,就查到了这俩人头上,按照现有的史料推测,这俩人很可能就是巫蛊案的幕后黑手。

最后李广利和刘屈氂都被汉武帝以试图谋反为罪名族灭,昌邑王刘髆自然也失去了登上太子之位的可能。

而且就在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了。

而刘彻剩下的儿子中,只有刘弗陵最合适。

就这样,年仅8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钩弋夫人也因此遭受灭顶之灾。

汉武帝为了防止吕后乱政的事情再发生,下令赐死钩弋夫人,将刘弗陵交给鄂邑公主代为抚养。

同一年,汉武帝病逝,遗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为辅政大臣,8岁的刘弗陵登上帝位,是为汉昭帝。

由此,刘弗陵从8岁-21去世,做了13年皇帝。

这期间发生了3件具有因果关系的大事,也是我们评判刘弗陵这个人的重要依据。

第一件:刘弗陵立后事件。

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刘弗陵12岁,作为抚养刘弗陵长大的鄂邑公主,相当于刘弗陵半个母亲。

看着刘弗陵也差不多到了该娶妻的年纪,于是着手为他挑选皇后,但还没定具体人选。

就在这个时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想把自己6岁的女儿嫁给刘弗陵做皇后。

上官安的女儿,就是霍光的外孙女,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姻亲关系。

这样一来,上官安就变成了皇亲国戚,上官桀自然也不例外。

但霍光不干,死活不同意,按理说,这事儿对霍光也有益,毕竟是外孙女,霍光也会因此成为皇亲。

为什么他就不干呢?

原因很简单,霍光当时是大司马、大将军,托孤大臣之首,他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自己的地位。

 

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正史解释)
 

而上官桀父子一旦变成了皇后的父亲、祖父,权势一定会大涨。

到时候上官桀就会坐大,如果说霍光能受益3分,那上官桀父子至少受益5分。

站在霍光的角度,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所以,无论他们怎么劝说,霍光就是不同意,并以外孙女年纪尚小为由拒绝。

上官桀父子眼见霍光油盐不进,于是想到了一个人——丁外人!

他原本是鄂邑公主儿子的一个门客,鄂邑公主与他私通,两人成了情人关系。

上官安和丁外人的关系又十分要好,所以他就找到了丁外人,去给鄂邑公主吹枕头风。

但此举一定会得罪霍光,丁外人再怎么滴,也不至于冒这么大险。

可丁外人最终还是答应了上官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丁外人想娶鄂邑公主,但他只是个门客,汉朝的制度规定,公主都得嫁给列侯。

所以,上官安开出了难以拒绝的好处:如果上官安的女儿成了皇后,上官安一定权势大涨,到时候就在朝廷运作,把丁外人给封侯。

安素与丁外人善,说外人曰:“闻长主内女,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汉书》

在这样极具诱惑的条件下,丁外人在某个夜晚与鄂邑公主缠绵之后,就吹起了让上官安女儿当皇后的枕头风。

对于鄂邑公主来说,她负责给皇帝娶老婆,但娶谁对她似乎没啥影响,所以就答应了。

就这样,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成功地变成了皇后。

但这件事却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给霍光带来多个政敌!

上官安的女儿被立为皇后了,他就要兑现当初给丁外人的诺言——封丁外人为侯。

虽然上官安作为皇帝的老丈人,被封了侯,官职升为车骑将军,还有上官桀时任左将军,地位都很高。

加上孙女是皇后,上官家族的权势其实已经非常大了。

但封侯这种大事,必须要霍光点头才行,而霍光显然是不会答应的。

 

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正史解释)
 

最后上官安甚至天天缠着霍光,极力劝说,霍光就是不同意!

这事儿最后被鄂邑公主知道了,毕竟是自己的情人,这个霍光屡次三番拒绝给他封侯,什么意思?

很明显,鄂邑公主对于霍光不给她的情人封侯这事儿十分不满。

于是,上官父子与鄂邑公主联合起来形成三人集团,试图联手扳倒霍光。

为了增强胜算,他们又想到了燕王刘旦,此人当初不服刘弗陵,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有资格做皇帝的。

刘弗陵刚刚登基,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来抢皇帝位置,结果被霍光以巧计化解,因此对霍光怀恨在心。

所以,三人集团与燕王刘旦取得联系,形成四人集团,共同对付霍光!

正当四人集团开始联合起来之时,霍光把另一个辅政大臣桑弘羊也给得罪了。

作为辅政大臣,桑弘羊想给家人谋个一官半职,霍光也不批准。

大家都是辅政大臣,而且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的地位比霍光高很多,没想到霍光竟然如此不给面子。

而且霍光在朝堂上搞一言堂,让桑弘羊看不惯,于是引发第二件大事发生。

第二件:盐铁之议。

盐铁之议其实就是霍光与桑弘羊的矛盾引发的一场汉帝国的国策大讨论。

所谓的矛盾,就是霍光与桑弘羊完全不同的执政方针引起的冲突。

霍光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等,总体上就是与民休息的政策。

桑弘羊主张坚持再开屯田、增强国力,所谓“富国强兵”政策。

在桑弘羊的这种主张下,就必须沿用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以增加国库收入。

这种政策就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等政策,这也是当年桑弘羊为支撑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对外用兵而制定的经济政策。

其实,这是汉武帝时期的敛财手段,通过“与民争利”,富了国库,苦了百姓。

但事实上,所谓的“民”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特指富商大贾、地主豪强、贵族等群体。

因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前商人大贾可以通过售卖盐铁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意味着这些人不能通过经营这些行业来赚钱了。

到了汉昭帝时代,汉朝不再大规模对外用兵,朝廷开支减少了很多,国库压力也变小了,而原来的政策也该调整了。

所以杜延年建议霍光效法汉文帝,休养生息,改革现有政策。

汉昭帝五年(前80年),朝廷下诏,要求三辅、太常以及各郡国举荐贤良文士。

第二年,这些贤良文士陆续抵达京城,于是召开了一场大型辩论会。

这场会议讨论的问题是汉武帝时期执政的得失,辩论持续半年之久!

那些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士,在辩论会上竟然全盘否定了汉武帝时期的政策。

以桑弘羊为首的官员则是汉武帝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双方为此展开激烈辩论。

最终桑弘羊被迫做出让步,朝廷虽然仅仅同意在郡国废除酒类专卖。

实际上,霍光是最终的胜利者,辩论的结果不重要。

最关键的是,霍光借助这些贤良文士的力量获得舆论支持,打击了桑弘羊。

此事之后,桑弘羊受到不小的挫折和打击,霍光借机任命自己的心腹杨敞为大司农,主管经济,把桑弘羊这个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大臣排挤了出来。

从此以后,霍光又多了一个敌人!

原来的四人集团又把桑弘羊拉入伙,形成了五人集团,共同对付霍光。

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汉书》

这五人集团开始四处搜集霍光的破绽,再借机干掉他,于是发生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燕盖之乱。

汉昭帝六年(前81年),五人集团查到霍光最近办过的几件事情存在漏洞,所以商量了一条计策扳倒霍光。

他们的计划是,让燕王刘旦给朝廷上书,指责霍光最近的过失,再由上官桀把奏章交给刘弗陵,再劝说刘弗陵把这封弹劾奏章交给大臣公开讨论。

一旦公开讨论,五人集团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直接给霍光定罪,将其免职。

但燕国路途遥远,真要派人去找刘旦再上书,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他们便找了个人,以刘旦的名义,上书弹劾霍光,利用霍光休假的时间,将奏章交给了刘弗陵。

奏章上写明了霍光的罪行:

霍光擅自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

霍光检阅郎官和羽林官的时候,派头和皇帝差不多。

霍光任用心腹,人家苏武在匈奴忍辱20年才被任命典属国,霍光的心腹杨敞没啥功劳,竟然成了搜粟都尉。

所以,这些举动表明,霍光权势太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有谋反嫌疑。

作为皇帝的亲弟弟,燕王是没心思当了,只想进宫保护皇帝。

这一年,刘弗陵14岁,他完全能看懂奏章上的内容。

所以当第二天上朝时,霍光提前收到消息,自认为怕是要玩儿完了,所以止步于朝堂外面的画室不入。

刘弗陵一眼望去,不见霍光,当即就问,大将军安在?

上官桀立即上前回答:因为燕王告他,所以不敢来见陛下!

这时,刘弗陵展示了他聪明的才智,立即传召让霍光进来。

当霍光脱下官帽,跪地请罪时,发生了反转的一幕:

只见刘弗陵说,大将军无罪!

上官桀等人听完目瞪口呆,一脸懵逼的表情,疑惑地问:陛下如何断定大将军无罪?

刘弗陵又说,大将军去检阅军队,增加大将军府校尉数量,都是最近几天的事。

燕国离京师那么远,消息传到燕国需要很长时间,就这么几天,燕王是不可能知道这事儿的。

何况霍光即使想意图不轨,也不是增加几个校尉就能成事的。

既然是有人故意构陷,那决不能让这些人得逞。

五人集团怎么也想不到,眼前的小皇帝,其智慧才识远比自己想象中高。

而那个被找来上书的人,听说这事儿后,立马就跑路了。

上官桀等人由此陷入恐慌之中,因为皇帝并不打算就此结束,他一定要找出上书的那个人,严查此事。

一旦这个人被抓到,要是经不住拷打,把上官桀等人供出来,五人集团就得玩儿完!

但最后,在五人集团的全力保护下,这个人还是成功逃脱了。

此事之后,霍光与五人集团彻底决裂,双方水火不容。

五人集团为了彻底整垮霍光,又生一计!

他们的计划是:

由鄂邑公主设下鸿门宴,请霍光赴宴,再埋伏军士,将其当场砍死,再废了刘弗陵,让刘旦进京称帝。

但上官桀有自己的算盘,他打算搞死霍光后,再诱杀刘旦,自己称帝。

桀安浸恚,遂结党与谋杀光,诱征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汉书》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计划被鄂邑公主一个门客的父亲听到了,所以被泄密,霍光提前知道了这事儿。

最后霍光与刘弗陵商议后,提前发难,将五人集团一网打尽。

上官桀、桑弘羊被族灭,鄂邑公主、燕王刘旦自尽!

至此,辅政大臣仅剩霍光与田千秋,后来霍光又打压田千秋,真正实现了大权独揽的局面,天下再五人能与之抗衡。

刘弗陵一生的高光时刻,也仅仅是识破上官桀阴谋这件事。

霍光大权独揽之后,再也没听说过刘弗陵有过任何作为。

甚至后面霍光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不让刘弗陵接触除了上官皇后外的其他女人。

甚至给除上官皇后外的其他女子全部穿上“贞操带”,让刘弗陵无法与其他女子发生关系。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上官皇后生的孩子,是太子,霍光是上官皇后的外祖父,他可以从中受益,保证子孙的权势。

但上官皇后毕竟年纪太小,一直没有生育,刘弗陵又短命,直到他21岁去世,都没有留下子嗣。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汉书》

总结

其一,刘弗陵的能力很难说。

汉昭帝的时代与民休息的国策转变,是汉武帝晚年轮台罪己之后定下的国策,霍光继承并沿用,不是刘弗陵主导的。

至于盐铁之议,那是霍光主导的,刘弗陵一个小屁孩能做什么主?只是霍光以他的名义做这件事而已。

还有平息上官桀五人集团的宫变这件事,也是霍光主导的,是有人泄密给霍光,霍光又找到皇帝,取得皇帝支持,再干这件事的。

刘弗陵在处理宫变的过程中,是被客观形势绑上了霍光的战车。

上官桀等人想杀掉霍光,废了刘弗陵,这时候刘弗陵和霍光只能变成盟友,不可能是其他关系。

过程中,刘弗陵参与了决策,但应该是霍光在主导,毕竟他这个皇帝也没实权。

其二,刘弗陵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识破上官桀的阴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昭帝14岁就很英明,能识破上官桀的阴谋,这足以说明他已经可以亲政了。

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资治通鉴》

我十分认同这个评价,这件事可以说明,刘弗陵达到了亲政的标准,但不能说明他有其他过人的才华。

刘弗陵自从14岁时,上官桀等人被干掉后,他就跟傀儡没了区别,处境跟刘病已登基时差不多。

总的来说,刘弗陵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8岁时,母亲被赐死,做了皇帝以后,朝政被权臣掌控,自己基本没有自主权。

甚至连宠幸那个女子,都被霍光干预,最后连自己还短命,只活了21岁,这不是悲剧吗?

最后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如果刘弗陵活到霍光去世或者扳倒了霍光,会成为怎样的皇帝?

我个人认为,刘弗陵可能会成为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的帝王,但很难做出像汉宣盛世的局面。

刘病已经历过民间疾苦,体会过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才能深刻理解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在治国之时,才能明白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真正有益于民的,这是从小在深宫长大的刘弗陵比不了的。

简单说,刘弗陵也许能做到像文景之治那样的治世,但很难实现像刘病已时代的汉宣盛世。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