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慈禧等人的掌权吗?

幕后 冷知识 74

慈禧、翁同龢等人固然可恨,但他们也不足以导致清朝的灭亡,而真正导致一个王朝轰然崩塌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晚清权贵腐败之下的民心尽失,其贪腐程度可谓是烂到了骨子里。

康熙末年,在这个千古一帝的纵容之下,整个大清已是乱象重重,危机四伏,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常态。那么买官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满痞,他曾用30万两白银,从允唐手中买得一个湖广总督的官位。

然而内阁大学士明珠,更是随意卖官敛财,他居然敢将总督、巡抚等职公开标价,当时的吏治,可谓是混乱到了一塌糊涂,大臣们肆意妄为,只会中饱私囊,以结党营私来对抗朝廷检查,满朝文武可以说是乌烟瘴气一片,腐败不堪。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此时国库仅剩存银800万两,从表面上看,大清强大无比,实则内部空虚,俨然已成空壳。

雍正作为一代精明严苛的皇帝,尽管上任才一个月时间,他竟然不顾康熙尸骨未寒,便火速开始了他的治贪打虎行动,手段也是极其强硬,一旦查出腐败官员,首先将其就地罢官查办,其次再向贪腐官员索赔,最后直接抄家。

在这种高压势态之下,雍正只用5年时间,就在惩治贪污腐败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他也成为历代皇帝治贪最成功的一位,他虽然一心只为黎民百姓,每事必躬亲,但终究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因为当时贪腐已经成为常态,几乎渗透到大清的各个角落,最终雍正治贪未半而中道崩殂。

自雍正之后,官民矛盾已经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晚清,腐败可以说是烂到了骨子里。对于百姓而言,即使达官显贵们不签那些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后那些银子也会被官家搜刮干净。

所以民间传唱:三年清县令,十万雪花银,可见当时百姓之惨状。因为老百姓该穷的一样穷,该交的税也一分少不了,该活不下去的一样活不下去。

因此就导致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局面,老百姓已对贪官们极度的不信任,而这种情绪,终于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彻底地爆发了出来,当时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在人数装备都弱于清军的情况下,却能用10天时间,从天津一路北上攻入紫禁城。

在这期间,英法联军并未遇到有人拼死抵抗,只见沿途百姓纷纷前去看热闹,只要英法联军需要帮忙,他们就会推着自家的独轮儿车,自发的将其武器运送到与清军作战的地方,英法联军攻城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赶紧从家中扛来梯子,冒着枪林弹雨,扶着梯子好让英法联军往城墙上冲。对于火烧圆明园,也没有一个老百姓会感到难过的。

当时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由于没有带火,还多亏了前去看热闹的穷苦百姓,是他们帮着英法联军找来的火镰子,最终圆明园才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据记载: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

对于这件事!那些掌权者大发雷霆,他们认为,大清屡战屡败,都是因为被那些刁民们给害的,但他们却从来不在自身找原因。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当英国军舰突破虎门要塞时,两岸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只是平静地看着,侵略者将大清的军舰悉数击沉,但并未感到悲痛半分。

除了掌声如潮水般的在两岸不绝于耳以外,他们还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及时地卖给英国水手来换取生活费用。

当时一名外国记者,他在登上英国军舰进行采访时写道:大清居民来到岸边,注视着飞过头顶的炮弹无动于衷,他们将自家的瓜果蔬菜卖给英国水手,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好像成了赚钱的好时机。

1842年,镇江之战,英军缺水缺粮,两岸百姓争相提供,将自家仅有的食物卖给英军换取钱财,当清军战舰被英军击沉时,围观百姓纷纷叫好,掌声不断。

见此情形,江宁副都统:海龄,一气之下,下令在镇江屠杀百姓近万人,不过在当时,像镇江惨案这样的骚操作,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

听闻镇江惨案的贝青乔,他在自己的《咄咄吟》中记录道:城中扰乱,几成火坑,百姓惟恐英夷之不破城也。意思是:大家都盼着英军赶快攻进城中,大家好在乱中求得一条生路!

所以说,晚清虽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庭柱级的人物,但在面对一个千疮百孔,民心尽失的末代封建王朝时,其实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但不可否认,他们却为推翻帝制奠定了基础。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