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小兵张嘎这个人?

幕后 冷知识 199

历史上没有小兵张嘎这个人。

《小兵张嘎》是作家徐光耀的小说,追溯历史,可以了解小兵张嘎的原型。没有张嘎这个人。

 

 

图/青年徐光耀

徐光耀,河北雄安人,1925年出生,1958年创作了《小兵张嘎》,后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动画,轰动开来。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地点是白洋淀鬼不灵村,讲述了少年张嘎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主动要求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小小侦察员。他机智勇敢,历经考验,终成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轰动,小英雄嘎子广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嘎子的原型是谁呢?说法不一。

一、赵波

白洋淀抗日纪念馆的讲解员,王木头是赵波的女婿,从他的介绍中得知。赵波生于1922年,安新县赵庄子,1939年参加雁翎队。雁翎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里,包含的全是烽火连天、流血牺牲。这支队伍1939年成立,是由水上猎户组成的抗日游击队。

 

 

赵波任侦察员,与嘎子的身份一致,王木头与岳父一起生活了35年,他记忆中老人朴素低调,但是人生经历一点也不普通。赵波曾参与70多次战斗,1943年被授予“民兵抗日英雄”称号。

抗战胜利后,赵波依然随军出征,后因负伤回乡任职,1960年曾出席全国农民群英会。电影《小兵张嘎》来到白洋淀拍摄,就服装、武器,赵波曾给过建议。

电影热映后,在白洋淀,人们认为赵波就是嘎子的原型,被邀请去讲述曾经的战斗事迹。赵波2007年去世,生前拒绝搬进城里居住,一直生活在白洋淀的学校旁,可以听到孩子们唱国歌。

 

 

图/燕秀峰

二、燕秀峰

在天津,普遍认为小兵张嘎的原型是燕秀峰。

燕秀峰1924年出生于白洋淀边上的王约村,与嘎子的身世相似,父母早亡,小名燕嘎子,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4年,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因他坚持与地主的女儿相恋,不得不离开部队。他在天津学过织布,做过勤务等很多工作。

80年代,燕秀峰被媒体发现,之后他经常到部队、学校作革命报告。2010年去世。

根据燕秀峰的事迹,作家魏巍也曾写过一篇纪实散文《燕嘎子》。

 

 

图/老年徐光耀

三、张沉底以及徐光耀本人

还有人认为嘎子的原型是雁翎队小队员张沉底,后来跟部队走了,没有音信。

也有说作者徐光耀就是嘎子的原型,徐光耀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

那么对嘎子的原型,徐光耀本人是怎么说的呢?

他已经知道社会上出现嘎子的原型有四五个,总体上他是认可这些原型的。他们都曾英勇奋战,为抗日做出了贡献,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嘎子的影子。

徐光耀也解释道,嘎子没有具体的原型,他是一个艺术塑造出来的形象,集众人之特长的典型形象。

创作的时候,徐光耀心中是有一个人的,他叫“瞪眼虎”。1942年到1944年,他在河北宁晋县时,认识两位赵县颇有名的小英雄。一个外号叫“瞪眼虎”、另一个外号叫“希特勒”。两名小小侦察员。

 

 

有一回两人被派去村口侦查敌情,敌人迟迟不出现,两人就玩忘了,敌人突然出现又不能马上跑回去送情报,会让人怀疑。于是他俩假装打架,一个哭着往回跑,一个跟着追,顺利送回情报。类似的事迹很多。

徐光耀见过“瞪眼虎”一面,只见他倒挎马枪、斜翘帽檐,彪悍英勇。1950年徐光耀创作《平原烈火》,里面有一个外号“瞪眼虎”的小侦察员,不过故事是别人的,因为不是主角,没有太多展开。

创作《小兵张嘎》时,徐光耀曾写信给赵县武装部,询问两位小英雄的状况,但是没得到回信。嘎子的素菜,也是他所见所闻的积累。

徐光耀也否认了嘎子是他本人,他认为自己是个刻板的老实人,远没有嘎子那般活泼。他很羡慕嘎子灵活机动的性格,平时会注意收集“嘎子”的事。这些事有大人做的,也有小孩干的,有部队的,也有普通老百姓的。

 

 

比如:老鸹窝里藏枪是深县一位成年侦察员;给老乡堵烟囱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位农村合作社社长;扎自行车轮胎是根据剧情需要设计出来的。

“瞪眼虎”确实给了徐光耀许多触动和灵感。在他的日记中,这部作品最初的名字就叫《瞪眼虎》。

90年代,人们开始在赵县寻找两名小侦察员。据说最后证实“瞪眼虎”叫韩志诚,1928年出生,13岁成为侦察员,在当时很有名,后因照顾家庭离开部队,靠倒锡壶手艺生活,1999年去世。

谁是嘎子也许不那么重要,他是那个时代英雄的化身,代表着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很多人奉献了热血和生命,幸存者战后归于平凡,也许他们就是村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但是他们的经历却不平凡。

 

 

图/嘎子村

作者徐光耀也是一名八路军,在他1944年的日记里写道:已经打了72仗。他不是靠采访,而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抗战岁月。那时候人们很少关注个人要求,都在全身心投入与敌人的血战中,连万一牺牲了的身后名也顾不上。

他回忆,夜间行军时,一位战友和他约定,不管谁先死,后死的一定要写篇悼文,寄托哀思昭告后人,这约定就算“私心杂念”了。

他们中很多人牺牲了,连葬在哪里都不知道,他们什么都不图,但是他们构成了民族的支柱和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之所以叫《小兵张嘎》,是因为“嘎”在雄安方言里是调皮捣蛋,又可爱的意思,叫“张嘎”是因为姓张得比较普遍些。

90年代,白洋淀开始开发旅游,在景区里建了嘎子宫,里面放有塑像,配合讲解。2000年后,景区建立嘎子村,还原抗战时的面貌。嘎子的形象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记忆,少年的他们和父兄用生命去终结苦难,为后世开太平。

 

 

图/风光旖旎的白洋淀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