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简介资料 高力士资料简介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又在龙门石窟为唐玄宗造像,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一提高力士,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他在《李太白醉草吓蛮书》里扮演的角色:

唐玄宗携杨贵妃在沉香亭中饮酒赏花,唐玄宗心血来潮,说:“对妃子,赏名花,怎么能用旧曲子呢?”下令召李白入宫。李白正酒醉,一挥而就《清平乐》三首诗,里面有“名花倾国两相欢”,“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等句,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

李白酒醉之时,疏狂放浪,曾在宫中命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深以为耻,趁机对杨贵妃进谗言:“李白在《清平乐》中将您比作赵飞燕,赵飞燕当皇后之时,与人私会,李白这是诋毁您呢!”

杨贵妃听了,深以为然,唐玄宗想要任命李白官职的时候,杨贵妃就从中阻挠,最终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在这个故事里,李太白风流傲岸,潇洒不羁,不愧“谪仙”之名,高力士则扮演了一个奸角。而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他的唯一印象了。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事实上,这个故事真伪未知,最早出现于《唐国史补》,只提到高力士与李白的矛盾。在晚唐的《松窗杂录》里,则又加入了杨贵妃的情节。在往后的民间传说里,又加了李白醉草吓蛮书的故事,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而真伪就未可知了。

高力士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数度起落沉浮,经历了大唐的由盛转衰,值得后人一读。

一、出身名门,重视恩情孝义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北燕皇族后裔。他的祖父是恩州刺史,父亲是冯君衡,官至潘州刺史。母亲则是隋朝猛将宿国公麦铁杖的曾孙女。

冯元一出生之时,冯家尚是一个荣耀显赫的大家族,而他也是一个贾宝玉式的贵公子。然而在他九岁那年,武则天手下的酷吏来俊臣奉命来到广州,查问叛逆之事。来俊臣及其党羽存心以他人累累尸骨搭就脚下升官阶梯,诬告、错杀者不计其数,杀得岭南血流成河。冯家也在其中,短短数日,家破人亡。

岭南讨击史李千里阉割了两个幼儿,一人改名力士,一人改名金刚,作为玩物送入宫闺。

金刚力士,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因武则天崇信佛教,所以李千里如此作为,只为讨好武则天。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冯力士在武则天身边,因为聪慧颇受喜爱。不久,却因为小错而被鞭打逐出,宦官高延福看他可怜,收他为养子,自此改姓高,称为高力士。

高力士眼光敏锐,在宫中和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搭上了线,并在李隆基发动的两次政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隆基顺利登上皇位后,高力士就成了李隆基最为信任的心腹,一时间,炙手可热,权倾天下。

高力士获得权势之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恩义。他将高延福夫妇侍奉在堂,饮食起居十分贴心,最终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高延福去世时,高力士还请燕国公张说为其撰写碑铭。

他还辗转托人找到了生母麦氏,与养父母一起同列高堂,经心侍奉。

麦氏本是名门之女,嫁到冯家后,中途遭遇惨祸,全家沦为奴仆,可能她也想不到,自己还能有在儿子照顾下安享晚年的一天。

二、忠心耿耿,一生有始有终

安史之乱后,高力士侍奉唐玄宗到成都。

当时得到玄宗信赖的宦官还有华州袁思艺,高力士乖巧谨慎,人皆喜欢,袁思艺骄狂倨傲,人皆惧怕。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逃往蜀地,袁思艺跑去投靠安禄山,高力士则一路追随李隆基,经历了马嵬坡之变,最终到了成都。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安史之乱平定,唐玄宗回到长安,为太上皇,在兴庆宫居住,高力士仍旧侍奉左右。兴庆宫是他当藩王时的府邸,临街比较近。偶尔登楼观看景色,府外百姓看到他,喜极泪下:“想不到今日能再见到太平天子。”欢呼万岁,声动天地。

当时皇帝肃宗听了心中膈应,太监李辅国见此,揣摩皇帝心意,将唐玄宗强行迁往太极宫。

途中,李辅国率领五百禁军意图给唐玄宗一个颜色看,上百兵士全部刀刃出鞘,寒光烁烁,吓得唐玄宗三番五次差点从马上坠下来。

高力士拍马上前,借唐玄宗之名,安抚兵士,化解了剑拔弩张的气氛,最终平安迁至太极宫。这位年少时刚毅果断、叱咤风云的太上皇,已经成了一个胆怯瑟缩的平凡老人,握着高力士的手涕泪满面:“没有你,我可能已经成刀下之鬼了!”

经过这件事,高力士彻底得罪了李辅国。不久,李辅国给他安上“谋反”罪名,流放巫州。

两年后,唐玄宗、唐肃宗先后病死。唐肃宗死前,下令将所有的流放者赦免回京。高力士在回京途中,听说唐玄宗逝世,“号天叩地,悲不自胜,每一号恸,数回气绝”,最终在路途中“呕血而卒”,死于朗州。

高力士一介宦官,却能忠心不二,有始有终,甚至比大唐许多知名猛将来得有骨气。

三、深谋远虑,洞察盛世隐忧

史书对于高力士在玄宗身边的作为,评价非常高,说他“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

忠孝两不误,解密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他在君相之间闹矛盾的时候,充当沟通的桥梁。姚崇刚当上宰相的时候,曾经向唐玄宗请示一些问题,唐玄宗故意不搭理他。姚崇十分惶恐。事后,高力士问玄宗为何这样做,唐玄宗回答:“这种小事,他作为宰相应该直接决策,怎么能拿这种小事来烦我呢?”高力士马上将李隆基的意思传达给了姚崇,姚崇这才放了心。

玄宗年老后,逐渐沉迷享乐,军国大事大多交给李林甫,他曾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忖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高力士深谋远虑,对当时盛世之下面临的隐患早就忧虑在心,闻言直言不讳地对玄宗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高力士此言正切中时局情弊。当时宰相李林甫为堵住边将入朝为相的路,大力建议唐玄宗任用胡人蕃将。如安禄山,拥兵十八万,占全国边防军的三分之一以上,手下全是胡人蕃将。因此“一旦祸发,不可复救”。后来的安史之乱也正由此而来。

高力士的提醒并没有引起唐玄宗重视,他只是说:“卿勿言,朕徐思之。”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殒命马嵬坡,唐玄宗才悔恨交加,说:“悔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四、平生爱财,借权捞取财富

虽然高力士有诸多优点,但是他也算不上一个道德上的完人。高力士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爱财。

高力士权倾朝野,唐玄宗不叫他的名字而称“将军”,皇太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称他为“兄”,至于诸王公主等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戚里诸家尊曰“爹”。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借权捞取权势,家资殷实丰厚,富过王侯。他曾经在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亭台楼阁雄伟奇巧,其财力可见一斑。宝寿寺大钟铸成的时候,力士斋祭以庆祝,举朝人皆至。凡击钟者,敲一下给百千钱;有顺从其心意的,敲到二十下,少的也有十下。名为礼佛,但的确也是“撞钟收金”。

高力士曾经写过一首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在他流放途中所写,表明自己忠君之意。最后因得知玄宗死讯吐血而亡,而这首诗,也可以算是他结局的写照了。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