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哪一年 抗美援朝时间多久

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19日,到1953年7月27日结束。

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到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这场战争中,中朝最高出动总兵力135万人,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最高出动兵力120 万。

在战争结束后,各方公布的伤亡数字不等,或者说真实的伤亡数字至今也没有被正式披露。现有的数字,也仅仅是一些带有明显宣传色彩,或者是各方透露的一些并不权威也不全面的数字。比如,美方自己承认的伤亡数字是17万多人,“联合国军”自己统计的伤亡数字是57万多人,而在中方对外公布的文献中,“联合国军”的伤亡数字(包括俘虏)却在103万以上。至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朝军队,由于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上的落后,可以肯定的是,其伤亡数字定会远远高于“联合国军”。

不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作战,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企图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我新生的共和国的图谋,并最终将战争牢牢控制在了“三八线”一带。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展开了五次战役;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军与“联合国军”边打边谈,以打促谈,一直到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抗美援朝战争要图

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简称“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的进攻。

当“联合国军”即将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危急关头,党中央毛泽东在苏联斯大林拒绝出兵支援朝鲜的情况下,决定立即派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单独赴朝作战。

首批赴朝作战的是第十三兵团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以及东北军区的第五十军和华北军区的第六十六军。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深入他国境内作战,而且对阵的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势力最强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的指挥官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一个狂妄且功勋卓著的家伙。这个战争狂人自入朝作战以后,不但没有将“三八线”作为在这次战争中停止攻击的界限,也没有把鸭绿江当成战争最后的终点,甚至无数次的企图越过鸭绿江发动更大的侵华战争。

对于中国军队敢于赴朝作战,麦克阿瑟一直都不肯相信,因为在他看来,像中国这样一个贫弱之国,怎么敢于拿鸡蛋碰石头,与已经率先进入了现代化的美军作战?所以,麦克阿瑟打心底里就从来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也恰恰是这种狂妄和自负,最终让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决进攻之下最终变得灰头土脸。

为了躲避美军的空中侦察和炮火打击,志愿军采取的是昼伏夜出的行军方法,所以当第一次战役打响的时候,志愿军如同神兵天降一样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韩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10月25日,志愿军正式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朝鲜半岛的长条地形沿着海岸线分为东西两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一直驱逐到了清川江以南,一举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在这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不但击溃了南朝鲜第二军团,还令号称美军常胜之师的“骑兵第一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于我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一方面在于“联合国军”完全没有及时掌握中国军队已经赴朝参战而麻痹大意。另一方面在于“联合国军”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军队的厉害。以至于在战后总结时,一些美国情报专家竟然把责任推给了美国图书馆,因为他们在美国的图书馆里没有找到关于毛泽东的著作。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彭德怀与金日成

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之后简称“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的一场歼灭战。

如果说第一次战役是稳定朝鲜战局之战,那么第二次战役则是全面扭转朝鲜战局之战。

在这一次战役中,位于西线清川江地区作战的是原参加第一次战役的6个军,位于东线长津湖地区作战的是宋时轮第九兵团,分别是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

11月5日,志愿军率先在西线向南朝鲜军队发起全面出击,两天之后,刚刚入朝的第九军团的战斗也开始打响了。

此时,“联合国军”虽说已经发现了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固执的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中国军队不过是为了保卫边界的一种局部军事行动。为了找回面子,11月24日,麦克阿瑟命令“联合国军”发起了计划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却不想正好进入了我军事先准备好的口袋阵之中。

在这一次战役中,作为前锋的第三十八军一展往日雄风,对着前面的南朝鲜军队猛打猛冲,25日黄昏发起总攻,在第二天天亮的时候,美国的播音员就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大韩民国第二军团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不到24个小时之内第二军团已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

此后,第三十八军连战连捷,尤其是松骨峰一战,中国士兵热血贲张的姿态因魏巍的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流传至今,并且由此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在东线作战的第九军团更为勇猛和惨烈。他们在入朝后的第二天便开始迎着盖马高原上的寒风向美军发起了攻击,针对围歼美军陆战一师长津湖战役全面展开。

关于第九兵团的这次战斗,先后被拍成了《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电影在全国热映,反响热烈。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之下,“联合国军”很快就兵败于西线的清川江两岸和长津湖畔,并且放弃了平壤和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之后简称“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战,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圈土重来的阴谋,直接突破“三八线”,占领南朝鲜首都汉城的一次伟大战役。

克劳塞维茨早就说过“军事永远是政治的继续”,所以“三八线”对于整个朝鲜战争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出于军事的考虑,原本不打算越过“三八线”线,但毛泽东坚决要求越过去。因为从政治的角度看,中国军队必须越过“三八线”,哪怕是越过一步。

彭德怀之所以在是否过“三八线”的问题上有所保守,那是因为身为志愿军司令员的他更清楚眼下每一寸土地的夺得,以及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是用志愿军年轻的生命所换来的。彭老总实在是心疼呐!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由十多万中国士兵参加的第三次战役。

在这一次战役中,由于敌军主将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在撤退中车祸身亡,“联合国军”前方指挥换将李奇微。

这个有着中国人名字的敌军主将,对中国军队的弱项同样拿捏得很准,他既不是狂妄的麦克阿瑟,也不是谨慎的沃克。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始令身经百战的彭德怀感到了一丝的不安。

李奇微一到任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大肆整顿机关的作风,还在三天之内撤掉了他所认为不称职的四位师长,甚至还一次次坐飞机飞临战场前沿实地进行观察,有一次竟然飞到我军阵地上,差点被活捉或击毙。

虽说在第三次战役时,败退仍是“联合国军”的主色调,但李奇微却在前几次战役的战报中发现了中国军队的一个惊天秘密,那就是每次的进攻时间最多不会超过8天,也就是说,8天是中国军队后勤补给的天花板。

为此,李奇微也很快就总结出了对付我军“礼拜攻势”的有效办法:当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以强大的反击力量立即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中国军队毫不迟疑地发起进攻。

值得庆幸的是,当志愿军把“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击退至“三八线”线附近地区,并占领南朝鲜首都汉城之后,已经预料到将会出现危险的彭德怀,及时地将部队在“三八线”上停了下来。

可即便是这样,一个个被称之为“猎犬行动”“霹雳作战”“撕裂行动”的战术动作,开始在中国军队停止攻击后的一个星期后陆续展开。

李奇微将这一战术原则命名为 “磁性战术”。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朝鲜人民军庆祝胜利

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之后简称“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迟滞“联合国军”突然向我发起的反击作战,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其主要作战目的是为后续兵团的到达争取时间,。

在前三次战役中,由于我军减员严重,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作战能力被调到后方休整,原准备第二批入朝作战的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也还没有赶到,包括计划补充前线的一些老兵和新兵也都还在准备之中。而“联合国军”则借助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和摩托化行军,虽然一次次败退,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减员,也就是说其战斗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

同时,在第三次战役之后,一线所有军师团长们全部都被调回国参加联合战役培训。也就是说,此时是我军最为空虚的时候。所以,对于第四次战役,不论是远在北京的毛泽东,还是在朝鲜一线的彭德怀,都没有想过要立刻展开。

可是,战争从来不会因为你没有准备好而延缓。就在彭德怀与毛泽东还在通过电报讨论是否该“拥护停战”时,“联合国军” 突然向我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也就是说,第四次战役是在我军最不适宜作战的时候猝不及防地展开了。

第四次战役虽然展开的仓促,但我军却依然英勇无比。最令彭德怀感动的是第五十军的表现,这支原本由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而成的部队,作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他们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他们曾因歼灭英国“皇家重坦克营”一战闻名,而且也是在朝鲜半岛上打得最远的部队。

在这次战役中,最为著名的是横城反击作战,这一战迫使南朝鲜第三、第五、第八师以及美军第二师一部和空降一八七团开始后撤,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中国军队在整个战场上的压力。但却在砥平里反击战中马失前蹄,即便动用了优势兵力,却最终没有啃下这根硬骨头。美国战史对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的全力进攻第一次被击退了。”

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李奇微将之前的“霹雳作战”陆续改为“屠夫作战”、“撕裂作战”,并且成功运用了针对我军“礼拜攻势”的“磁性战术”,最后迫使在“联合国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开始步步败退。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虽然以极大的伤亡迟滞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但教训也是很多的,简单的有两点:一是企图尽快结束战争和一次性歼灭几个师的“速胜” 和“贪大”的错误思想始终萦绕在整个战场的上空;二是面对联合国军的机械化部队和优势装备,一直采取的都是阵地防御的方式,忘记了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的拿手好戏运动战。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上甘岭阵地

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后简称“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之后又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的一次战役,也是将战局最后固定在“三八线”一带,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一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进行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1年4月22日,到4月29日止。在第五次战役展开的时候,第十九、第三兵团已经到达,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九兵团也已重返前线。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力求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可是在即将攻打到汉城的时候,我军已经弹尽粮绝,此时历时整整七天,这也就是李奇微所说的“礼拜攻势”。

虽说第五次战役是我军动用兵力最多,也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战役,但是此时的敌方也已经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那就是灵活掌握了我军“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被李奇微命名为“磁性战术”的战术原则。

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是从1951年5月15日开始的,在我军的坚决进攻之下,南朝鲜第三军团直接被解散。可由于兵团一线指挥员对于美军的反击速度和凶猛程度估计不足,“得胜回师”的志愿军也以为第五次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可就在我军“日落西山红霞飞”的时候,“联合国军”开始紧紧咬在我军的后面。作为美国前线指挥官的范弗利特将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和“火海战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反击我军的时候,使用的弹药限额达到了美军作战允许的五倍以上,这便是军事教科书上的“范弗利特弹药量”,使美军必经之地统统变成一片焦土。

直到6月10日以后,北进的“联合国军”在中国军队持续顽强地阻击之下,进攻的势头才逐渐减弱,最后终于停止了进攻。至此,第五次战役结束,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对峙的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

经过五次战役,中朝方面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我军也适时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据此,抗美援朝战争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举,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正式进入“边打边谈,边谈边打,以打促谈”的第二阶段,直到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浓缩版抗美援朝战争始末,全网难得一见脉络清晰,赶快阅读收藏吧
 

和平谈判

结语:

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五次战役,使我军最终认识到,朝鲜战争与国内战争因对手不同而根本不同。在朝鲜战场上,在敌人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作战的优势前面,中国军队过分乐观的估计自己地面部队的优势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

客观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军队靠着“炒面加步枪”要想一次性歼灭美军武装到牙齿的整个师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直到第五次战役受到重大损失之后,中国统帅部才开始彻底的清醒了过来,主动地把过去歼灭的目标由“师”改成了“营”,并且根据刘伯承“集中优势兵力,杀鸡就要用牛刀”的作战原则,提出了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并将这一战术原则贯穿到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的每一次战斗之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站在当今的角度去观察过去的历史,毕竟在那个时候,中国人主要还是“气比钢多”的时代,如果没有那样一点豪迈乐观的革命精神,中国军队断然也不敢与强大的“联合国军”为敌。

很多人都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获全胜,“联合国军”的最终失败而告终,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过度宣传的结果。而当我们认真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就会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胜利,而“联合国军”所谓的“没有胜利”,这并非是美国人的狡黠,而是一个客观实在的事实。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