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是哪三乐(君子有三乐指什么)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这里的“三乐”指的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全文为: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白了就是乐家、乐心、乐教,家庭和谐、内心坦荡、教书育人,才是人生中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既然可以与孔子并称“孔孟”,并位居于孔子之后列为亚圣,就说明孟子对儒家学派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君子有三乐”观点,其实也是对孔子“君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到底是哪三乐?聊聊老祖宗的人生乐事
 

所谓“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简单说指的是父母身体健康,而兄弟姐妹也安然无恙。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平安,就应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因为家庭作为每个人的避风港,一旦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那么对个人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作为儿女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孝敬父母,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量不去太远的地方。

当然,孔子也不反对为了个人理想,或者说有明确的目标之后,远走他乡去努力奋斗。

 

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到底是哪三乐?聊聊老祖宗的人生乐事
 

因为父母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无论家庭中有多少兄弟姐妹,一旦父母过世之后就会四散而去。

而父母健在则家庭安定,这样自己才能无后顾之忧。所以孟子才强调家庭平安,乃君子的第一大乐趣。

第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简而言之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就是君子的第二大快乐。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问心无愧。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作为君子只有内心无愧,或者说在道德上没有欠缺,才会受到世人的尊重。

 

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到底是哪三乐?聊聊老祖宗的人生乐事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奸雄,虽然他曾为了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但是他却声名狼藉。甚至在当时就有很多文人,当面或撰文辱骂他是汉贼。这其实与曹操不顾德行有很大关系,很显然曹操并非君子。

他的所作所为可谓愧对于良心和天地,这在儒家学说中就是“非仁”。也就是说曹操没有一颗仁爱的心,所以他根本感受不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快乐,而这又是儒家对君子最苛刻的要求。

 

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到底是哪三乐?聊聊老祖宗的人生乐事
 

第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作为一位大教育家,对教书育人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成语“孟母三迁”中的主人公,就是儒家亚圣孔子本人。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对教育的执着,应该也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快乐,也说明孟子对教育的重视。

在教育方面孟子继承了,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并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他提出应该将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亚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到底是哪三乐?聊聊老祖宗的人生乐事
 

孟子作为一个学识渊博,见识独到、德行兼备的圣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自己的学生乃至全天下的孩子。

但是单凭一己之力,又怎么可能做到呢?相信大家都知道《伤仲永》中的核心思想,方仲永天资聪颖、天赋过人,但最后却败在了不继续求学上,最终沦为了一个普通人。

所以孟子提倡的最后一个“君子之乐”,实际上也道出了天赋和努力的关系。一个人即使特别有天赋,但是后天努力或教育不足,那么也无法继续提升个人才华。所以君子应该将教书育人,或者说学习成一种乐趣。

结 语

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父母健康、兄弟和睦,才能让一个人毫无羁绊;而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才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更为重要是还要懂得教育与学习的乐趣,这才是君子应该懂得“三乐”。

版权声明:木鱼号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switchtang@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